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科学社会主义角度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说明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高度重视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党作为执政党的主要职责。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时需要通过革命性的变革来实现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新的政治制度代替旧的政治制度。但当某种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就需要通过协调,以充分发挥社会或国家内部各要素的功能,促进社会或国家的和谐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必须协调好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中国社会的各方面才能和谐发展,从而使中国社会达到和谐状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协调而得到解决。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协调来处理,可以采取一种和平的、渐进的、非对抗的方法使社会主义社会达到和谐的状态。根据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可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经典的生态智慧,是中国哲学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思想原则,可以作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被边缘化了。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发展目标的片面发展观,将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盲目、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以获得数字上的满足感,已经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社会、经济等问题,并导致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不协调的局面。这些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经济领域可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文明领域、精神文明领域不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如,高等院校、公共权力部门就不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谐发展,要求各领域、各部门各司其职,否则必然会导致失调、混乱。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