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国:谋求“一超独霸”地位
毋庸讳言,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美国处于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地位。在后冷战时期,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不断采取包括推行“和平演变”、促成“颜色革命”以及军事打击等各种策略和措施,以确保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地位。2001年布什担任美国总统以后,采取“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奉行“单边主义”策略,崇尚实力并炫耀武力,以维护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一方面谋求与世界其他大国之间的合作,建立国际防恐阵线;另一方面,又以反恐和维护本土安全为借口,通过采取“进攻性”国家安全战略以强化其全球霸权战略目标。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了北约东扩进程加快,东欧中亚国家“颜色革命”兴起,伊拉克战争爆发,阿富汗战争爆发等事件。此外,美国还不断介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如台湾问题、朝鲜核危机等事件。最后,为了追求绝对安全和谋求绝对优势,美国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 单方面宣布退出其在1972年与苏联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开始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2008年4月,美国次贷风波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美国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保护主义显得气势汹汹。
三、新的中俄美三角关系的表现及特点
如前所述,新的中俄美三角关系是在苏联解体之后,伴随着中国、俄罗斯以及美国各自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步确立起来的。笔者认为, 在21世纪,新的中俄美三角关系, 将会随着中俄美三方实力对比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新的中俄美三角关系中, 美国的主导地位很难被动摇。根据新的中俄美三角关系近二十年来的波动,还是能多少窥探出中俄、中美以及美俄之间双边战略关系的微调,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出支配中俄美三角关系演变背后的特点或者内在规定性,以便为中国下一步的应对提供参考。
(一)新的中俄美三角关系的表现
1、中俄双边关系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诞生。中俄之间的关系,随之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1992年,中俄宣布双方“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两国关系上升到“建设性的伙伴关系”;1996年双方又宣布建立“平等与信任的、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仅仅在五年之内,中俄关系连续迈上了三个台阶[18]。进入新世纪以后,中俄关系更是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和连续性进展。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巩固,中俄新型国家关系更加完善和成熟[19]。当然,中俄新型国家关系在顺利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20]。目前,中俄关系中最大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滞后;二是俄罗斯联邦国内存在着“中国威胁论”的市场;三是关于“中国移民”问题[21]。第一个问题,是由于中俄双方贸易结构落后、投资力度不大等诸多原因共同造成的。这需要中俄双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并需要站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度来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的产生原因, 主要在俄罗斯联邦方面。因为在中国取得经济腾飞的同时,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发展历经动荡才刚刚起步,难免会对中国抱有猜忌。同时, 也不应对“中国威胁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做过高估计。这需要中俄双方在以后的国际合作和战略协作中, 力求互信。最后一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 也是由于“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联邦国内被大力鼓吹所造成的。
2、中美双边关系
自1991年底苏联解体之后,中美关系一波三折,一直未能进入一个顺畅发展的轨道[22]。直到1997年和1998年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才使中美关系摆脱了冷战后的徘徊局面,重新回归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来。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5月美国对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的轰炸,再一次使中美关系跌入低谷。经过近一年的修复,中美在2000年恢复了正常的互访与对话。其间,美国还不断就“人权问题”以及“台湾问题”(对台军售)向中国屡屡发难。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不断扩大,更引起了美国的担心和警惕。2001年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以后,力求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战略目标。他指出, 中国不是“战略伙伴”,而是“战略竞争者”,因而对中国实施“接触加遏制”的战略。在军事上, 他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将军事战略的重心转向亚太地区[23]。在台湾问题上,布什政府明确宣布放弃对台的“三不”政策,并出售大批量先进武器。尽管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也有缓和,但中国始终是美国防范、敌视和遏制的对象。近年来,中美关系呈现出良性的双边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保持”:一是高层保持密切接触;二是外交保持战略对话;三是经济合作保持良好势头[24]。去年年底,胡锦涛主席在奥巴马总统访华时指出,中美两国“将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25]。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对外战略未变, 仍然是应付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也仍然是美国防范、敌视和遏制的对象。例如,奥巴马访华之后,美国商务部旋即作出裁决,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宣称将对相关产品实施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制裁[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