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苏(俄)美三角关系的强化阶段
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 中苏(俄)美战略三角关系的确立,使当时的苏联陷于被动。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苏联通过所谓的“缓和战略”, 同西欧诸国实现了国家关系正常化,以获得了提高国家实力和扩大影响的活动空间。与此同时,因石油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巨大冲击,加之“水门事件”中尼克松的提前下台,造成了中苏(俄)美战略三角关系的某种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正如尼克松本人所说过的那样,“我们同中国的关系,是我们对苏联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⑦]。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了《中美建交公报》, 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美建交公报》的公布,构成了中苏(俄)美战略三角关系强化的主要标志。至此,中美两国结束了长达近30年的敌对关系,实现了两国邦交的正常化。这在客观上也巩固了已经形成的中苏(俄)美战略三角关系。
3.中苏(俄)美三角关系的终结阶段
20世纪70年代,苏联推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引起美国的强烈不满。1980年1月23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发表讲话指出,苏联的这一举动“是对美国切身利益的一种进攻”,并声称“美国将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军事力量打退这种进攻。”卡特总统的这一主张被称为“卡特主义”,“标志着美国的对苏政策从缓和走向对抗的重大转变”[⑧]。 1981年1月里根总统上台后,通过推行“里根主义”、“星球大战”计划(或称“战略防御计划”)及“和平演变”战略,改变了自尼克松执政以来对苏联的缓和政策而走向全面对抗。与此同时,随着苏联社会的发展,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缺陷和弊端也就更加显露[⑨]。高度集中的积弊不断加重,成为苏联经济发展的桎梏和社会矛盾加剧的催化剂。在国家孕育着深刻危机、社会主义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刻,苏联试图通过改善对华关系来提升其国际地位。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实现了中苏两国和两党关系的正常化[⑩]。“在一定意义上,中苏关系正常化是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关系松动的主要标志”[11]。但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导致中苏(俄)美战略三角关系正式终结。
二、新的中俄美三角关系的确立及动因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苏(俄)美战略三角关系宣告终结。在后冷战时期,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美国调整了其外交策略;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了更加务实的外交政策。伴随着中国、俄罗斯以及美国各自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呈现出一种新的中俄美三角关系的雏形。尽管人们对于后冷战时期是否存在中俄美三角关系有着不同的观点,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美相互牵制、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三角关系在客观上是存在的。这种三角关系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并呈现出美国占主导的现实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 之所以会出现并确立这样一种新的中美俄三角关系,归根结底源于中国、俄罗斯以及美国各自的发展变化。现把这一新型三角关系确立的三方动因阐释如下:
(一)俄罗斯:在徘徊中前进
1991年底, 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作为苏联的法定继承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独立后的俄罗斯国内,以叶利钦为首的总统一方和以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议会一方在新
宪法是否确认总统制的问题上, 发生严重分歧, 最终导致出现总统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并存的混乱局面以及1993年“十月事件”的发生[12]。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以全民公决形式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13],从法律上宣告了俄罗斯的政治诉求。俄罗斯联邦尽管独立了,但历经1990—1999年连续十年经济滑坡的窘境[14],同时面临着民族主义、分立主义以及恐怖主义等问题的困扰。联邦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受到严重威胁。2000年5月7日,普京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持续进行的两次行政体制改革。普京总统的上述改革,恢复了行政权力体系应有的一致, 有力地扞卫了联邦的主权和统一。普京总统的上述改革,稳定了国家政局, 增强了行政权力机关的工作效率,并且有利于振兴俄罗斯、重塑俄罗斯联邦的大国形象[15]。2008年5月8日,承诺继续奉行普京在任时所制定国内外政策基本方针的梅德韦杰夫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 其后普京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总理。这样就出现了我国媒体和学界议论纷纷的“梅普组合”现象。目前,处于世界金融危机困扰的俄罗斯联邦遭遇到很大困难。但不容置疑的是,俄罗斯联邦今后仍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中国:奇迹般稳步崛起
在1991年底苏联解体之时,中国何去何从成了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当时,邓小平说了一句话,即“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在总结若干历史经验教训之后, 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结论。[16]自此之后,中国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自我探索阶段,并逐步走向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17],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257306亿元,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兴起, 被称为“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长, 中国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显着提高。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作为一个稳步崛起的大国,中国依然面临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民族富强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总而言之,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就为中国在新的中俄美三角关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契机,中国也必将成为可以影响新的中俄美三角关系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