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我国《环保法》的修改与政府环境保护公共职能的统一性

  
  我认为,现实对《环保法》的修订所提出的关键问题有两个。它们是互相关联的。针对这两个问题来修订《环保法》也许能够达到改善我国环境管理的立法目的。
  
  第一个问题是有法不依的问题。
  
  现实中有两种不遵守法律的现象。一是政府部门有法不依。二是开发者或生产者有法不依。两者相比,前者更具根本的意义,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制约。最近发生的所谓“环保风暴”(国家环保总局喝令停止30多项建设项目),凸现政府部门有法不依的问题。
  
  环境是公共品。对开发者和生产者而言,对公共品的滥用或存在有法不依的动机或者诱惑,从经济人的观点看,是可以理解但不能容许的。在缺乏公共管制的自由市场条件下,他们必然这样做。这就是所谓“公地的悲剧”。但对于政府而言,这种对公共品的滥用却是不可理解也不能容许的。因为政府的职能就是通过管制来保障公共福利,提供公共产品,防止“公地悲剧”的发生。
  
  我们的政府中,一部分,如环保局,努力地执行环境法律,保护环境,保护公共品。但同时另一部分,如某些负责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的部门,有时却无视环境法,从事着牺牲环境和生态,谋求短期GDP增长的事情。这两类政府部门在对待环境这个公共品上的态度截然相反。在有些地方,由于地方行政首长单打一的经济发展观,环保部门甚至不能有效行使其法定的职能。因此,“环保风暴”揭示我们的政府在完整地、统一地履行公共职能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现行法律缺乏对政府有法不依的监督和矫正手段,既缺乏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问责机制。
  
  首先,对于政府部门不遵守环境法律的建设活动或规划性活动,现行法律的问责机制或责任机制太薄弱。问责一词,似乎是最近流行的。也许它比较好的翻译了英文中的一个重要法律术语Accountability(指应当负责的情况)。我国是以强势行政来管理的国家。对我国行政部门的问责Accountability是一个长期忽略的问题。所以,负责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的政府部门,在没有“环保风暴”的情况下,可以安然无事地进行违法环境法的建设活动。“环保风暴”可以说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问责形式。尽管不能长期靠这种刮风暴的办法来对待政府有法不依的问题,但它毕竟揭示了现实存在的问责机制薄弱的问题。其次,对于政府部门执法不严的问题,现行法律的问责机制也有问题。在经济优先的指导思想下,不少地方的政府对于地方上的开发者和生产者的违反环境法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眼,执法不严。法律对这种政府的不作为情况,缺乏追究责任的机制。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