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危急之秋,中国大陆必须以最大的坚韧和意志挑起国家统一的重任,把它看作是“天降大任”的命运考验,并以文明复兴的政治抱负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来实现国家统一。既要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思考台湾问题,也要从国内政治的角度对待台湾问题。在防止分裂的同时,必须采取新思维,探讨统一的途径。就国际局势看,台湾的分裂趋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战略究竟是维持全球霸权,还是主导和协调多级体系。从目前美国新保守主义主导的全球战略看,美国正试图维持和巩固其全球霸权地位。在肢解苏联和科索沃战争之后,美国稳定了整个欧洲,并通过反恐战争将其战略重心转移到伊斯兰地区以及周边的中亚地区,而在东亚问题与中国处于合作状态。如果美国重建阿富汗和伊拉克取得成功,并解决了伊斯兰世界的问题(比如巴以冲突、伊朗核问题),美国的战略重心有肯定会转移到东亚。布什总统连任后的一系列动作,尤其是美日同盟的深化,已经预示着这种发展的可能。届时,不排除美国在东部台湾问题和西部边疆问题上同时向中国发难。从国内局势看,台湾的分裂势力也由于去年“立法院”选举的失利而得到一定的遏制,而《反分裂国家法》又为台独势力划定了底线;国民党领导人成功访问大陆为两岸和平的前途增添了希望。在这有限的时空里,中国必须根据时势的变化,在战争与和平、统一与分裂之间作出深思熟虑的政治抉择。
四、战争与和平:文明持久战
在历史上,一个大国的兴起往往要通过一两次标志性的战争胜利获得自我认同和世界承认,也有大国在兴起的过程中因为战争而最终走向彻底崩溃。大国的和平崛起,除了政治领导人的高超政治智慧,还需要历史的机遇。在成功与失败、德性与命运的背后,往往体现出文明兴衰的必然。因此,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战争,必须紧紧地把握和驾驭战争,必须对战争有深思熟虑的考虑,既要避免因为战争而迈向崩溃,又要把握利用战争迅速崛起的时机,更要在有能力争取不战而胜,和平崛起。在这种深思熟虑的政治决断过程中,不仅要对国际利益格局有一个清醒的考虑,而且要对国家实力的对比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不仅要对战争的目的、性质、影响和后果有一个清醒地考虑,而且要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手段来达到战争要实现的目标。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认识到,战争仅仅是政治的一种手段,而且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危险手段,如果战争是必要的,那必须是必然的,必须是服务于既定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套崛起的整体战略,没有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坚韧耐性,任何对战争的轻率考虑都是危险的。
在今天的局势中,我们必须把战争作为实现台湾统一的必要组成部分来思考,把战争作为政治的必要手段和可能途径来思考。这样的考虑恰恰是整个国家大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个大战略就是中华民族的崛起。没有台湾的统一,这个大战略无法实现,而为了实现这个大战略,当前的战略就是紧紧抓住本世纪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在这种战略机遇期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最大可能避免战争。因此,无论是国家的大战略,还是实现国家大战略的战略步骤,都必须把战争考虑在内。这既包括充分准备战争,也包括尽最大可能避免战争。只有认真对待战争,真正准备战争,才有可能避免战争,缔造和平,或者通过一次代价有限的战争,缔造持久和平。这种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植根于无法改变的人性,因为只有以野心才能遏制野心,才能保持政治的平衡。
目前的台海局势之所以如此危险,就在于整个东亚的政治实力处于不平衡的对抗之中,美日同盟在东亚试图以压倒性优势遏制中国的崛起,台湾不过是其实现霸权野心的筹码。这种遏制若发展为战争,那不仅是一场令人痛心的内战,而是一场让人忧心的区域性国际冲突,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有可能演变成世界性冲突。若在这场冲突中我们遭到失利,其结果不仅是国家分裂、政制崩溃,民族和文明的复兴也可能遥遥无期。这场战争太关键,太重要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敌人是谁,战争的后果是什么。台独危险越严重,实现台湾统一的任务也就越迫切,战争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就越大;战争的后果越严重,就越要认真对待真正战争,尽力防止台独,避免战争。避免一次失败的战争,和发动一次胜利战争一样,都需要非凡的政治远见。当年的清政府轻率地发动一场注定失败的甲午海战,直接导致了帝国的崩溃,而1951年新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它在国际政治中的发言权。同样是着眼于朝鲜半岛,同样是与强国的战争,在失败与胜利的背后,不仅有国际局势的不同,国家综合实力的不同,还有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国民政治意志的不同。政治家若不考虑此三者,则不可以妄言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