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未建,师先走——中国式“杯具”
杨斌
【全文】
这两天上网,总是带着一种忧伤的心情。
首先,我敬仰的老师带着未完成的梦想遗憾地走了,尽管走得很坚强。遗留之际,更留下“民主宪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的悲壮。我们深知,宪政民主,在蔡老师他们这一代根本无法完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何等的勇气与魄力,足以表示出一个人的执着与内心坚定的信念。
其次,“杯具”没有因为老师的远走而有任何的改变。各种权力下的法律创造(准备上访罪)以及特权下裙带关系的“肆无忌惮”(我爸是“李刚”,打死个人不就二十万),无疑都标示着我们在远离着民主人权的道路。民主宪政人权,不是经济。
是,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所有人相比过去富裕了,这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任何成就都代替不了民主宪政人权,因为我们的主人地位还完全没有被认同。被认同的只是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也包括所谓的“学二代”(学术权力的后代),民众的民主人权从来就没有被尊重过。这点已经深刻地体现在每个受过伤害的民众心灵,不仅他们自身,更包括他们的后代,所谓贫二代。他们惟一的祈求的就是不要出事,而且出事了最好不要跟权力扯上关系。
再则,从孙中山辛亥革命到现在多少代了?民主宪政的口号,喊了不止多少次,为什么?难道中国真的就没有民主宪政的土馕?孙中山走了,到现在的蔡老师走了,民主宪政的迹象未必不就是停留在那个大同的社会理想中。
原因很多,或许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土馕中缺乏真正像孙、蔡之流的正义之士(正义之师)。虽然有,但未必成气候。而且也未必心往一处使,未必不因为现实利益等原因犹然变节,能够至死不渝地推行民主宪政理念的人,罕见啊。
同时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讲:中国文化的最大偏失,就在于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一个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的机会。
当一个社会都不注重个人立场的表现时,无疑本质上就是鼓励谎言,直接导致的结果或许就是我们听不进真话,反对异己。当有不同声音出现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冠冕的容忍,一旦突破所谓的底线,自我权力的承受能力,往往就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去对待思想权利上的自由。这无疑也是某种政治与法律治理上的不成熟。这种不成熟的直接结果无疑就是个人的自由与思想得不到张扬或者基本上的尊重,不仅是行为上的亵渎,更是思想理念的强奸。如此,在一个思想都没有意识的层次下,何来真正的制度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