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罪犯矫正文化的三维解析

  
  2.融入社会主义法制文化,构建法律文化场。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的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监狱的性质、功能和特点,体现庄重威严,做到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在监狱建筑中,要充分发挥法制文化的器物和标志作用,从建立合法、有序的法制环境出发,规范、调整和引导罪犯的言行,提高罪犯的法律素质,形成衔接科学、制约有效的法制环境体系。监狱要开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开设法律大厅、法制门诊、法律长廊、法律网络聊天室,形成强大普法攻势,满足罪犯不断增长的法制需求,促使监狱建筑、法制文化与罪犯矫正三向互动。在监舍、墙壁、楼道悬挂涉及道德观、诚信和谐等内容的古典格言、法制警句,充分发挥法律文化的价值,打造法制文化家园。

  
  3.融入地域文化,构建地域文化场。“地域文化是影响和制约监狱建筑的重要因素,是监狱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⑧监狱建筑必须根植和谐理念,做到道法自然,师法自然,与特定区域的人文、历史、建筑物风格、地理等因素相吻合,与当地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从而产生控制、影响、矫治和改变罪犯的巨大影响力。譬如,江苏苏州监狱建筑浸透了“吴文化”元素,融合了苏州城市建筑风格。监狱借鉴粉墙黛瓦园林建筑手法,亭、榭、桥、廊建筑特色,小桥流水的江南建筑风格,运用连廊、字画、牌匾、太湖石等地方建筑元素,实现了监狱功能与苏州地域文化的兼容并蓄。苏州监狱还积极运用“吴文化”元素,传承苏州吴门书法精髓,在民警办公、罪犯改造场所布置近现代苏州书画名人的字画,提升了监狱文化品位。山东郓州监狱在规划设计中将“规矩方圆”的优秀传统思想融入监狱建筑并赋予新意,打造“现代文化监狱”,彰显了齐鲁文化的丰富意蕴。湖北江北监狱花家台监区建筑糅合了“楚文化”内涵,云南大理监狱的建筑体现了当地民族风格。同时,在进行监狱建筑设计时,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与环境相融合,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分子,找寻天人合一的惬意。要灵活地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使得所设计出来的建筑风格一方面能本质节俭节约的原则,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来,使得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扬。譬如,江苏丁山监狱在建筑单体上,受当地“陶文化”影响,大量运用陶瓷作建筑材料,风格独特。

  
  (五)网络文化---矫正文化的拓展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影响日增,网络文化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在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软实力的提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网络社会已经成型的今天,罪犯与社会的隔断使罪犯被网络社会边缘化。“信息化监狱的矫正文化必须要考虑罪犯的这一处境,把矫正工作的重点放在罪犯顺利回归网络社会上。” ⑨否则,罪犯缺乏网络与信息技能,刑释以后,适应网络社会将比回归工业社会更加艰难。

  
  网络文化的出现,对罪犯矫正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为罪犯矫正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新的思路与新的手段。第一、有利于创新罪犯矫正教育方式。引进网络技术,其跨时空、双向交互、可控性的信息视频化等特点,打破了罪犯矫正教育的时空限制,增强了罪犯教育的广泛性、时效性。第二、有利于丰富罪犯矫正教育内容。网络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第三、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监狱对罪犯的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罪犯的要求,亲人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罪犯,形成教育合力,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