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圈子”

  
  五

  
  有些人以有圈子、圈子大为荣耀,到处鼓噪自己圈子多、圈子大,我不知道这是炫耀还是威胁。有些比较文雅,说“我有个朋友如何如何”,“我认识谁谁谁”,而不说“我的圈子怎样怎样”。但也有些比较坦率的,直言“我的圈子、“不好离开这个圈子”。既张扬了自己的交际圈子,又仿佛是一场实力演习,一箭双雕。大概圈子玩家都有一个共性:投机钻营,拉客招揽,喜欢搞来搞去。这可解释炫耀圈子的缘由了,一是炫耀圈子就等于炫耀了自己,二是向听者或听众抛出诱饵,有事找他。但真遇事了,真找了,要么以种种理由推脱,以掩盖自己当初的炫耀仅仅是吹牛或吹大了,要么就是强调办事的艰难险阻,以诱人上勾交易。明明是等价交换或赚了便宜,还硬要情面,反复说自己是真心帮忙,甚至装作可怜,叫苦赔本。天生就有圈子病的,此时也就顺势入了圈子。

  
  当然,也有些人对自己的圈子不张扬,甚至保密。这倒不是说酷爱自己的隐私,也不是说自己做人“低调”,而是这些圈子敏感,不是什么好圈子,就是一些谋私工具、交易场所、捣蛋空间。除了傻冒或疯子,精明人当然不好到处显摆的,但要是被质问到或需要解释时,定要冠冕堂皇地搬出“隐私”权利和“低调”风格了,这虽然羞辱了民法学和交际学,但总比那些死不承认的,要敞亮一些的。

  
  “圈子”情结一旦渗入了骨髓,流进了脑浆,对圈子是执迷而有悟的。圈子之有无、圈子之大小、圈子层次之高低,无疑都化作了本事大小的自我衡量尺度。想着点子、歪着法子,企图标榜自己本事大的,没有谁会面带真诚说自己没本事,都会见缝插针地摆一摆自己的能耐,只有在对方礼节性吹捧一句时,稍微讲究一些的人才有可能同样礼节性谦虚一下子。这不仅是心理常识和行为逻辑,也是事实写照。所以,但凡这种人在拿圈子显摆自己时,又总会犯一些漫无边际的错误。拐千百道弯子、接亿万根杆子才够得着的人,也要大言不惭地划入自己的圈子。要是放开量说,上至皇帝,中至省长市长,这明星那大腕,仿佛都是好朋友、铁哥们、亲兄弟。而那些“下至”范围内的人,再怎么认识或熟悉,也装作不认识甚至特意强调不知道了。于是,“圈子优势”被烘托出来了。一句话,只要是哈佛毕业的,不管是哪一年哪一代的,都是他师兄,叫得可亲了,仿佛“熟”的不得了。

  
  “圈子”情结浓重了,会造成圈子玩家相互攀比。毕竟是同类人、一路货,都对圈子很迷恋,且以此自我衡量。不去比试比试,简直算不上玩圈子的。只要在圈子里混,谁都懂得优胜劣汰。有时,竞争对手也难免是同一个圈子的圈友,于是,圈子里也会有瓜葛、有冲突,俗称“内斗”,同室操戈,一个圈子互骂娘。真干起来,不问官位职称,不问文化深浅,一口一个长辈直系母性血亲,甚至骂到几辈祖宗也不解恨。五十步笑百步,屁也滚尿也流,一点都不稀罕。原为好得不得了、亲得受不了的“刎颈之交”,后又势不两立。这样的圈子,大大的有。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