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人不甚明白,好端端的一位律师,颇有大好前程,收入且颇丰,前途尚无量,却厌倦这种体制内的享受生活,而要做中国古代式的纳谏者和思想智库。我不知当初杨金柱选择走向体制外是基于什么,而原因的估计想必多会切合要旨。个中原因,只因体制的边界不甚清晰,对体制的不满有所加剧,与体制之间的相容不太适应,所以就有了杨金柱律师的抗争,这种抗争促使我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司法正在逐步走向弱化,司法擅断的情势在不断加剧,中央提出的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遥遥不可达至,行政权染指司法权的沉疴长久不能得到根治,权大于法的讨论依旧没有停止之意反而更为激烈,信法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的纠纷解决机制已将司法裁决纠纷的公正机制晾在一边,由民意和民愤主导的媒体关注进而事件得到处理的模式在逐步形成。虽说在强大民意和民怒的声讨和批判监督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事件的最终妥善解决,但是,更多淹没在媒体报道之外的冤假错案或是不法、不公之事永远难以进入公众的视野,进而也得不到应有的纠错和纠正。原因即在于我们只是试图建立起在平息民怒和民怨基础上的“救火”政治,哪里火势大就往哪里走,哪里民怨大哪里民怒强就对哪里进行整改,而全局性的整改丝毫没有跟进,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各类自我改革方式层出不穷,但却难有成效。而杨金柱律师本次声嘶力竭般的呼喊和呼吁,我倒期望能掀起一场举国之下的相关司法改革机制建设和改进,从而形成制度的良性运作,而不是依靠个别官员的英明试图解决纠纷,而是形成一种机制,让司法切实地为民众提供生活指引和行为导向,让纠纷解决保持在一个民众有着公正和公平预期的体制内,无论何时想到解决纠纷,首先想到的是司法最终裁决肯定会还自己一个公正,而不是想着找熟人摆平此事。这样,司法的威望才可能提高,司法的威信才可能提升。而在司法失去威望和威信的现实中,司法只是一个纠纷解决的潜在选择对象,更多时候,司法的无力和擅断更会加剧民众对司法的消极认知,从而使得司法逐步远离民众的视线,就此,我们也算见识了司法逐步在民众的威信降低,进而司法成了这个国家糊弄民众的口实,而在中央加大依法行政的当下,最大的阻碍即是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涉,我们在这一年中见多了司法权受制于行政权的事件,但每一起事件背后却少有相关人员受罚。当律师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不得不适应这种司法生态,我们就要怀疑中国式司法的要义到底在哪里?而当杨金柱律师试图与这种异化和怪诞的司法体制抗争时,我们看到更多的信守和坚持,毕竟,杨金柱律师的声讨即是在断送他们的权力无度生涯,这个,谁愿意看到,谁又愿意权力被限制呢?所以,相关人员针对杨金柱律师的一系列整治和处罚举措会接二连三,对此,杨金柱律师也是早日准备,而我们这些看客就只有围观中国式司法现实的份,而针对杨金柱律师的调查和整治丝毫没有锐减之势,我们就应该全力围观,试图以个体抱团的合力对行政权产生一种压力,让行政权摆正自身的位置,而当相关部门对杨金柱的处罚进一步加剧时,杨金柱律师又会如何敢作敢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