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问题分析

  
  (四)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在所有的生态或环境体系中,土壤是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最基础性、也是最根本性的因素,因此,对于土壤保护就变得更为重要。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并通过食物链的形式对其他动物带来危害。被污染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经过降雨的浸淋,就被雨水冲进水源,增加了水体的酸度,使得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土壤中的化学肥料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含氧量下降,导致水生生物窒息死亡;渗入地表深处的有害物质污染了地下水,进而污染了井水、河水等饮用水源。由此可见,土壤遭到污染会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的问题,严重影响环境安全。因此,通过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完善的土壤保护制度,对于污染土壤的行为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预防土壤污染,为人类提供安全的生态环境。
  
  三、   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目的和原则
  
  (一) 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目的
  
  在一系列的立法过程中,立法目的的设立是第一重要的,它是立法者将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在成文法上作出的表现和反映,它体现着立法者通过制定法律而实现的法律使命[3]。针对当前土壤污染的现实状况,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追求的目标――既要人类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4]。可以得出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的目的应是:
  
  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土壤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通过其自然净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因此,在生产生活中,要消除工业“三废”向土壤的侵蚀;限制生活生产中的垃圾向土壤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等,以降低污染物质对土壤的破坏程度。
  
  2.修复和治理遭受污染的土壤。由于土壤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关系长期紧张,因此,对遭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也就显得颇为重要。修复和治理遭受污染的土壤不仅需要技术手段,还要需求经济支持。一方面要对土壤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了解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和动态,另一方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