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惩处腐败执法不严:对违法乱纪者查处不力,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有些部门或领导在执法过程中,没有正直地站到党和人民的一面,狠刹各种不正之风,而是对违法乱纪者宽容、包庇、姑息迁就惩处不严,以致国家集体资产流失,农民负担加重,干群关系恶化。通过以上对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形式特点和腐败原因的分析,我们迫切地感到建立一套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防控机制的重要性。
4、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防控途径
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产生和存在,不但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配好班子强素质,要根据农村新形势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培训班,着力提高村级班子干部的整体素质,积极拓宽用人渠道,选出组织和村民比较满意的“两委”班子,着力解决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发扬民主促管理。健全和完善村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及时全面地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推行村民小组财务审计制度,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对村级财务监管,使广大村民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并要突出重点,强化农村基层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和权力滥用。要注重特色,与农村基层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使防控机制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实现良性互动。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防止基层腐败寓于重要改革措施之中,努力实现防控农村基层腐败与时俱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重点做好防范、教育、监督检查、打击四个层次。
4. 1制度防范:是指村民对村干部权力和集体财物的防备。它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树立对权力防范观念,并采取措施严格监控权力运行,村民一旦发现村干部有权力集中行为,就应该及时防范,才能使损失降到最低。(2)重视对财务的防范,农村基层腐败大多数是贪利性的行为,任何人离开制度的约束,都会产生贪恋的欲念,因此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腐败的发生。第一,会计委派制,会计由乡镇农经站人员分包,实行定期清算。第二,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
4.2教育疏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加强村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建设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荣辱观和政绩观,提高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能力,从思想源头上遏止腐败动机的产生。使之能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表,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提高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文化层次。要加大对农村干部接受再教育的投入,鼓励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学习党建基本理论、现代农业、市场经济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最后加强道德教育,倡导为官正气。道德规范一旦内化为人的信念,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干部的道德教育,鼓励诚实劳动和适度消费,反对享乐主义,加强作风建设,提倡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