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柔弱的眼泪柔弱的梦

  
  庞大的家族关系史是《红楼梦》最显着的创作背景,也是中国人传统了几千年的生活方式。庞大的家族关系史如庞大的根系藤蔓一样羁绊着每一个具有方方面面关系中的人。而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泯灭了人性,丧失了生命自身的个体价值。人亦非是他单个儿自己的人,人成了一种关系,一种特定的,为社会环境所需的一种虚伪的社会关系。趋炎附势,攀权越贵就是这样复杂的关系中产生的。

  
  在《红楼梦》中,权重,位重,等级重,成了争夺的焦点,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在这个生居环境中获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每一个人都想成为重要人物,成为别人心目中的重要,成为支配别人的力量。在这点上,林黛玉是最典型的。她是贾府的外亲,虽为小姐,但地位略显低些,而林黛玉又是极其敏感自尊的人,她才气过人,容貌非凡,无论从哪方面都不比贾家几位小姐差,但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事事不如意,让她自卑自贱自觉低人一等,而这种作怪心理嫁接到她对贾宝玉的情爱上。地位的卑弱,让她过多地依赖于贾宝玉的情爱,希望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卑,争取自己荣耀的身份和尊贵的地位,所以她时时事事希望贾宝玉把她含在眼珠中。贾宝玉是贾府的重心,是王,是众人眼中的宝贝,不敢得罪的圣人,他哪里能明白林妹妹的这番心思,林黛玉整天忧、怒、怨,苦闷叹息贾宝玉情之不纯,不尽,不如意,可怜的贾公子费尽心思也不知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总惹得妹妹落尽伤心泪。林黛玉在这样一个关系极其复杂的大家族中倍感孤独,凋零,凄冷,卑弱。她既爱贾宝玉又恨贾宝玉,她吐露的芳芬犹如一朵自开的花,孤影自怜,无人欣赏,所以她怨,她愁,她恨,她孤,她悲,最后在柔弱的眼泪中死去。

  
  曹雪芹就写了这样一个家族史,一群富人是如何居家生活的。《红楼梦》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生活礼记,其间充满了爱恨情仇,充满了纸醉金迷,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就是这样一部书把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把这种生活状态清新鲜活地跃然于纸上,《红楼梦》为中国确实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但这样的生活礼记却不应该永久的禁锢中国人的思想,不应该成为中国文学最高的典范。

  
  中国人的思想非常内敛,内蕴性太强,缺少外向的力量。大同文化抹去了个性化发展,屈求圆和忽视对方棱的追求,繁杂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吞灭了生命作为个体的自身价值体现,人活在人群中,而不是活在自我中。我喜欢看韩剧《黄真伊》而不喜欢看新版《红楼梦》原因就在这里。《红楼梦》太柔弱了,因柔弱而流出的眼泪并没有多少价值。《红楼梦》表现不出思想的力量,激发不出太多人对生命的热情或悲悯。我看《黄真伊》就看哭了,我看《红楼梦》却没有掉一滴眼泪,无论是看书还是影片都不会让我流泪。《黄真伊》剧中包含着大量的对艺术、人生、生命、情爱的思考,这些思考成为理念,成为影片的魂。而一部《红楼梦》奢华富贵,里面描述了大量的事,大量的人,却无任何的思考,无任何的精神价值。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爱故事也只不过是花花柳柳下的冷月之光,不是那种能把人的情感推进极致的浓烈的情爱故事。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只有在将崇高的价值毁灭给人看才算是悲剧,才能对人的心灵激发出强烈的悲悯感,这样的毁灭也才有遒劲的力量和具备悲剧本身的特征。《红楼梦》算不上什么大的悲剧。《红楼梦》中没有谁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有谁的毁灭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悲悯感。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