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如何增强诗歌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

如何增强诗歌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


李绍章


【全文】
  
  【土生阿耿 按】大约十八年前,我还在读高中二年级,应该是一九九二年吧。对,就是那一年。我对当时的语文教学是有些看法的,对任课的语文教师也多少有点意见。于是,找借口顶撞,还撞得不轻。这在我去年的长篇博客《“抗上”思维与“拍马”功夫》一文里大抵提到过。单是口头叫板,是远不能满足我的逆反欲望的,虽然我那时还小,也就十六岁。

  
  怎么办呢?我想了一招。那个年代,家里穷的是收音机、电视机一概没有的,照明还要靠点洋油灯。报纸更是看不到一份,但听说过这一媒体类型。到了高二,学校终于为师生订了一份报纸,叫做《校园文化》,也不是我们县里出的,大概是外面来的。从来看不到报纸,突然来一份,自然就很火,成了学校的“名报”。上面主要发表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论文和心得,还有中学生的作文,再就是一些校园文化讯息了。我的作文功夫是很差的,尤其是记叙文,很蹩脚;议论文又好写跑偏了,考试作文不及格,便饭而已。这在我今年的中篇博客《高考语文散记》里说得很生动了。所以,我不大可能在那份报纸上发表学生习作,也不去投稿,想都不敢想。但我的几个作文较好的同学,却能在上面亮相,记得有写诗的。

  
  糟糕的是,这么大一个中学,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也不少,竟几乎没有在这份“名报”上刊登教学文论的。眼睁睁看着兄弟学校的语文教师一篇接着一篇,我顿感我所在的中学很没面子,我急;是我的老师不写作、不投稿呢,还是写不出来、发不出去呢?我闷。

  
  此时,又正值我对语文教学“有看法”和对语文教师“有意见”的节骨眼上,遂想出来一个坏主意:我尝试着以中学语文教师的口吻写一篇教学漫谈,投稿,发表。不发,正常,毕竟我嫩;发了,那就好玩了。于是,开始买稿纸,爬格子。我的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学文论是《作文教学应重视写“下水文”》,一投即中。新报来了,我的文章醒目刊登在该报的“教师论坛”上。我投稿时只署名学校名称,没标明我的身份,大概编辑一看文章,即以为我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老教师了。对此,我当然大喜。还有稿费,五元钱。五元,在当时可够我一个月的零花,家里每周只给我一块钱生活费。一下子多出这么一张大额的,爽。

  
  语文教师们当时心里什么滋味,或对我有什么想法,我小,大概是看不出来的。但上瘾了的事,是收不住欲望的。既然好玩,就接着再写、再投、再发。接下来又陆续撰写了《谈谈词语的锤炼》、《如何增强诗歌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枯燥无味 善闻以乐》、《我的中学语文教学观》等语文教学心得,均发表于该报“教师之家”、“新蕾之友”、“教师论坛”等栏目。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