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政治作为法律发展的动因还不仅仅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体现更为广泛。一个国家国内政治情势是一个方面,其所面对的国际政治情势同样有可能是对一个国家法律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动因。2001年,经过多方的长期努力,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即WTO。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不仅仅是对我国国内而言,而且对于国际社会而言也理所当然地是一个重大的国际性政治事件。而这样一个重大的现实政治事件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的促动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不得不开始逐步修订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尤其是要大量地削减和取消与行政审批制度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内容。于是,我国政府从2001年开始就展开了对于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大规模的清理工作。“2008年1月15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截至2006年底现行行政法规共655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对主要内容被新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所代替的49件行政法规予以废止;对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已经消失,实际上已经失效的43件行政法规,宣布失效。国务院在加强法规、规章备案审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三级备案’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体制,促进地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2003年3月至2007年底,国务院对有立法权的地方和国务院部门报送备案的 8402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和国务院部门规章进行了审查,对存在问题的323件法规、规章依法进行了处理。”[15]另外一个可以作为例证的是,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即里约地球峰会)上,全世界154个国家就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随后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但是,美国作为全世界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发达国家,却迟迟不签署《京都议定书》。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政治作为法律的发展动因,还体现在政治的情势——政治现实与现实政治——对于法律发展始终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方面,通常情况下作为日常的理性认识,我们首先都会想到的就是现实的政治情势始终都对法律的实质性内容的变化或者说法律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们不是很特别地加以注意的一个方面,这就是现实的政治情势对于法律的形式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一点恰恰反映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体现出来的政治文化与政治智慧的发展与进步,对于法律的外在形式与具体的技术环节更加精巧细致的要求,也就是说法律的这些形式上的发展与进步,应和着现实政治要求更加技术化地、功能最大化地表达和体现现实政治智慧的实践需求。
【作者简介】
姚建宗,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注释】 戴维·米勒(英文版主编)、韦农·波格丹诺(英文版主编),邓正来(中译本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29-630页。
戴维·米勒(英文版主编)、韦农·波格丹诺(英文版主编),邓正来(中译本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30页。
莫里斯·迪韦尔热著,杨祖功、王大东译:《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莫里斯·迪韦尔热著,杨祖功、王大东译:《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57-258页。
F·J·古德诺著,王元译:《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1页。
F·J·古德诺著,王元译:《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1页。
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页。
参见周叶中主编:《
宪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章第三节“新中国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张晋藩:《中国
宪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宪活动与
宪法”。
高铭瑄、马克昌主编,赵秉志执行主编:《刑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4页。
参阅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49页。
亨利·J·亚伯拉罕著,刘泰星译,姚诗夏、朱启明校:《法官与总统——一部任命最高法院法官的政治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37页。
亨利·J·亚伯拉罕著,刘泰星译,姚诗夏、朱启明校:《法官与总统——一部任命最高法院法官的政治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38页。
参见赵华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着力探索和谐司法新模式》 ,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333262 2009年8月20日。又参见吴修国:《司法和谐建设的目标模式与推进机制》,
http://www.tzfy.gov.cn/fglt/llyd/t20080424-30780.htm 2009年8月20日。
张文显:《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法治建设》,载《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9期。
《中国的法治建设》,
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xwzx/fzxw/200802/20080200030032.shtml , 2009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