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在逐渐加强资本市场建设,逐步加入到全球金融体系之中。虽然中国人喜欢储蓄和实物交易的做法不太可能导致金融风险,但是,在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不可能不发展金融业,而金融业本身必然存在风险管理。中国过高的储蓄率,在自成一体的国内货币流通体系中显得比较安稳,但也存在消费不足导致生产不足或过剩的危险。同时,在全球金融业变幻莫测的魔术面前,很可能会吃亏,被国际投机者低价买走。譬如美元贬值和当前的金融危机,会使中国人持有的美元储蓄大为缩水。因此,发展金融业,建立安全可靠的金融监管体系,对中国当然是必需的。
其次,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是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初形成,是由于房屋贷款人现期收入和预期收入下降,还贷不足,由此导致贷款机构坏账增多。而贷款机构的流动性不足,又直接导致其贷款银行的坏账增加。由此愈演愈烈,更由于美国银行是世界各国的债务人,遂逐渐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而美国贷款人收入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而趋缓,公司大量裁员,劳动者就业不足,工资下降;另一方面,即使那些就业者,也因为对经济发展前景悲观而降低收入和消费预期。所以,金融危机这一表面的货币流通现象,其根源在于美国实体经济循环出了问题:实体经济的低速增长与金融业等虚拟经济的超速发展相脱节。在美欧,由于劳动力成本过高,企业纷纷转移到海外,本地实体经济的增长长期低迷,一遇到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危机过后,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大力推行经济刺激计划和发展新能源经济,目的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欧洲、日本也都相继推出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同时,分析造成西方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全球化经济危机的根源。西方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西方经济在本国实现了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遭遇到工人阶级的反抗,促使政府不得不提高工人阶级的工资福利,改善被污染的环境,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削减了其利润水平,而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企业创新面临不足;另一方面,资本追逐利润的天性使企业到海外寻找市场,购买低廉的能源、原材料,使用低廉的劳动力,而维持高昂的商品价格以赚钱超额利润。尽管这些利润仍然部分回流到企业母国,但是,美欧面临市场经济空心化。
再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根源是现行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现行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资本主义的垄断经济模式。公司的规模日趋大幅扩张,最终形成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垄断,攫取超额垄断利润。只不过,这种扩张早已从西方转移到了亚洲、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呈现的是亚太拉美地区的高速经济增长,推动原材料、能源、大宗商品和房地产等的价格不断走高,世界经济一度呈现过热现象,导致供大于求。美欧经济虽然长期低速增长,但其人民享受高福利,讲究保护资源和环境,注重优雅舒适的生活,已经不可能容忍以损害劳动者权益和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增长。由此,美欧大企业才纷纷流向工资、土地和环境成本低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国内就业必然面临不足,居民收入增长也必将面临瓶颈。相反,发展中国家则由于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获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亚太拉美等新兴经济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继进入市场经济的快速上升时期,推高了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伴随美欧经济持续走低,亚太拉美新兴经济体逐渐壮大。世界经济的持续繁荣,使资本赚取超额利润的欲望不断增强,最终败倒在过度的房地产供给和高昂的房地产价格上。因此,这次金融危机固然可以看作是美元体系崩溃和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领导地位丧失的前兆;但同时更应该看到,它预示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经济快速发展道路,甚至为了争夺资源不惜发动贸易摩擦和局部战争乃至世界大战,工业发展曾经以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他们经过多年的急剧扩张之后,发展的步伐逐渐有意识地放慢了,注重保护本国环境和劳动者权益。但是,西方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本性难以改变,它随即转向新兴经济体,继续以压榨劳动者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赚取利润。这种传统的工业经济高速增长模式正在造成世界范围内越来越严重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危机、食品安全以及损害劳动者生命健康等问题,始终遭到各种力量的反对和抵制,直至发生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