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治遭遇中庸取巧的文化意识
杨斌
【全文】
我,抑或我们,该如何抉择
当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与这个民族正在建设的法律等社会制度相背的时候(到底是制度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问题,抑或是制度文化推行本身的问题),当一个民族各种口号喊得响亮与这个民族盛行潜规则的时候,当一个民族提倡正义又教育人们少说、少看、少听或视而不见、听了白听,少“惹是生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在矛盾中抉择。
无疑,任何有良知且具有远见的正义法治忧虑人士,不得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默认还是改变,若是改变又是如何才能改变、怎样改变。
一方面,我们在教导他人的时候,我们鼓吹人权、鼓吹公平、正义、自由等等(必须的,这本身没有错)呼吁人们为了权利而斗争。因为无疑,这种为了权利成长的代价,是我们所不需要面对的,有些人会伸出援助之手,更有些人任凭其付出更多的代价,出事后甚至在声音上都不会给予支持,相反可恶的还落井下石。
另一个方面,我们自己在遇到各种涉及公平、人权、正义问题,需要我们自己站起来奋斗的时候,包括身边的亲人,为了升迁、为了更多的不必要麻烦,我们选择忍耐、选择默认,选择用潜规则那套方式去应付一切。至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法治、人权、甚至经常挂在嘴边的为人民服务等等,那都是其他人流血流泪去付出的代价,似乎与我们无关。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尤其是聪明的中国人、知识分子。这当然也是我们的教育,不论是朋友真诚的告诫,亲人关爱的嘱咐,还是老师的谆谆教导,无意中,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如何底言行不一致。
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所以很少人或者没有人愿意为了“他人”的所谓幸福付出属于自己个人的代价,而且这种代价无疑在中国是惨重的。
为什么不少官员,含高官、贪官在内,直到退下来或者关起来,才舒适地说些真话,那些我们民间早已认定事实的简单的真话。客观地说,这些人还算有些良知。
很久从前,我们提倡或者标榜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接济天下”遗憾的是,那些个美好,留下来的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