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听逆耳之言谁爱听?

听逆耳之言谁爱听?



——读史启示录《贞观政要》之二

司马当


【全文】
  
  对于亲自目睹隋朝灭亡的李世民来说,他最明白假言祸国的厉害。他经常告诫臣子们说:秦二世偏信赵高的谎话,直到天下崩溃,百姓反叛,他还蒙在鼓里;梁武帝听从朱异的恭维,候景率叛军打到京城,梁武帝还在做梦;隋炀帝唯虞世基是从,各路起义军取城掠乡,他还混然不知。这就是国君不能听取不同意见,一些权重的官员堵塞下情、扣压直言的奏折的后果。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那就是因为那些国君外表显得威严持重,内心充满狠毒与猜忌(外示严重,内多险忌),献媚进谗的人必定得到他给予的福禄,忠诚正直的人却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上下之间互相蒙蔽,百姓不能忍受这种暴政,于是国土分崩离析。作为一个全国尊崇的皇帝,竟死在普通人手中,子孙灭绝,被天下人耻笑,能不让人痛心吗?

  
  前车之鉴,令李世民十分重视广开言路,对于敢于给他提意见的人敬重万分。他曾亲自写诏书答谢魏征说:不是你关心国家的感情深厚,重大义而开导我,怎能将这些治国良策写出来给我看,补救我的不足呢(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

  
  李世民认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对皇帝颁布发的命令如有不稳妥,不便施行的,都必须坚持已见,直言议论。他希望大臣们不怕冒犯,毫不隐晦地直言自己的得失,他将虚怀若谷,安定心思,恭敬地等待臣子们的直言(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到了贞观十五年,李世民发现朝中的大臣都不太议论政事,不敢提意见了。他倒有些着急,便问魏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魏征说:陛下虚心采纳下臣意见,本来应该有说的,但是,人的才能器度各不相同。懦弱的人虽然怀着忠直之心,但不敢说出来;被国君疏远的人,担心不受信任而不敢说;心中只考虑个人俸禄的人,忧虑的是不利于自身,因而也不说。所以大家才这样互相保持沉默,随波逐流苟且度日。

  
  李世民听后说:我经常想这件事,臣下虽想进谏,动辄畏惧死亡的祸患,这与那赴鼎镬被烹杀,冒利剑遭砍杀有什么不同啊!所以,忠贞的臣子,不是不想竭尽忠诚,而是非常为难,所以大禹听到善言就拜谢,就是这个缘故。我现在敞开胸怀,采纳直言规劝,你们不要过分恐怖畏惧,就不敢极力进言。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