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穆中杰(1974年— ),男,汉族,河南滑县人,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校聘),华东政法大学法史学博士。
【注释】*本文系“河南工业大学博士基金资助研究项目”《上海市法学会历史变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S005)。2007年12月20日,笔者就本文有关内容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主办的第一届“法律文化全国博士论坛”作了发言,西北政法大学王健教授进行了评点。笔者在吸收评点意见的基础上,对该文进行了修改、充实。在此对王健教授的评点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范忠信教授邀请与会谨致谢意。
参见端木正:“中国第一个国际法学术团体—‘公法学会’”,载《中国国际法年刊》(1998年),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111页。
唐才常:“公法学会叙”,载《湘报》第43号,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五日。《湘报》影印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4页。标点符号系笔者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所加。
《公法学会章程》第一条,载《湘报》第48号,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十日。《湘报》影印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4页。标点符号系笔者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所加。
参见王铁崖:“公法学会—中国第一个国际法学术团体”,载《中国国际法年刊》(1996年),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72—374页;端木正:“中国第一个国际法学术团体—‘公法学会’”,载《中国国际法年刊》(1998年),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111页;汤志钧著:《戊戌时期的学会和报刊》,台北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页。
沈家本:“法学会杂志序”,载《法学会杂志》1913年第1卷第1号。标点符号系笔者所加。
上海市档案馆档案,《上海市教育局关于中华法学会立案》(起始时间1934年1月,终止时间1936年2月),案卷编号:Q235-2-1792,第1—32页。
参见杜非、王传生主编:《安徽法学源流》,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111页。
上海市档案馆档案,《中华民国法学会概况调查》,案卷编号: Q78-2-15876,第1—6页。
该会理事长为何世桢,出版刊物有《中华法学杂志》。1946年10月起,分设
宪法、三民主义法理、及国际法涉外法三个研究委员会。上海市档案馆档案,《上海各团体(上海调查资料社会团体篇之三):政治性团体》(起始时间1949年3月),责任者:江南问题研究会,案卷编号:Y4—1—781—9,未标明页码。
参见林伯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报告》,载《新华月报》1949年第1期。
任建新:《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道路上前进》(1999年11月30日),载《政法工作五十年——任建新文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526页。
根据有关资料,省级地方法学会成立的时间如下表:
任建新:《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道路上前进》(1999年11月30日),载《政法工作五十年—任建新文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527页。
上海市档案馆档案,《1959年上海市社联报部工作总结》(起始时间:1959年8月),案卷编号:C43—1—43,第1—62页。
参见熊先觉:《朝阳大学—中国法学教育之一脉》,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3期。
参见何勤华著:《中国法学史》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8页。
参见何勤华著:《中国法学史》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页。
参见沈国明、王立民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法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0—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