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鲁志昆
【全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与其对应的英文版本是:“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不过,细读之下,中文版的主题和英文版的主题却是有差异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英文翻译应当是“City makes life better”。而“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中文翻译应当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区分这二者的差别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首先,这个中文的主题是有些问题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断语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城市未必使生活更美好。从城市产生与发展的起源和功能来看,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城市主要是为了方便货物的交换,是为了方便交易。人们聚集起来进行交易就形成的集市应当是城市的最早的雏形。然后,人们为了保护集市交易又筑起了城,于是有了城市。城市尽管是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出现的,但是它本身并不代表美好生活,它更多的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手段。从来没有见过有谁把穿行在水泥森林、拥挤在汹涌人流、蜗居在几十平米、每天在但愿撞死也不愿撞伤的车流中挣扎求生的状态视为美好生活的象征。人们描绘的美好生活总是与碧海、蓝天、鸟语、花香、青草、绿树、和风、暖阳这些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人类作为动物本质上是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而城市则完全是人造景观。尽管城市是聚集交易的功能为了人类美好生活的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美好生活的目的的,但是城市并不是美好生活本身。
其次,我们现在的城市状况也是差强人意的,宜居城市不多。尽管城市生活也是由私生活和公共生活构成,但是城市作为人造景观天然的属于公共生活的领域。因此,城市生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城市公共生活的状况。城市公共生活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阔的,诸如公共交通、安全、医疗、卫生、教育到城市的公共管理、公共财政服务、公共政治与宗教活动以及社区的服务和管理等等。但是,由于我们中国人普遍的公共意识不强,公共道德欠缺,公共生活的参与程度很低,导致公共生活的质量低下。我们中国人对私生活是相当有讲究、相当有腔调的,但是对公共生活却相当没有腔调、相当漠视、相当无知。我们的私房可能装修打理得很好,进去以后仿佛到了宾馆,但是我们可能把垃圾放在门口或者将杂物放在公共过道里,从来不考虑邻居的出行和感受。我们遛狗一般不会捡拾狗粪,甚至我们故意在天黑之后出来遛狗,以避开人们的侧目。试想想看,我们在城市里的小区如果经常有狗粪,这种生活简直是连普通的农村生活都不如的。农村崇尚自然和谐,较少水泥柏油等人工设施,狗粪一般能够自然消耗掉。而城里小区尽是水泥柏油,狗粪难以自然消耗,最终不都是被我们这些居住在小区里的人自己消耗掉了吗?还有,我们中国人的城市仿佛是天然的竞技场,只要想象一下田径场上万米竞技的场景就可以理解我们中国人的城市。在每一个环节我们似乎都在竞争,几乎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在往前冲。我们乘车不屑于排队,过马路不屑于红绿灯甚至不屑于栏杆,开车的不屑于礼让行人宁愿撞死不愿撞伤,有权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无权的钻营行贿崇拜权威,我们习惯于冷漠待人,邻居永远不认识,所有人都是我的敌人,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中国人的城市生活,礼义廉耻似乎都与我无关,都是份外之物。这是怎样的一幅场景,有何美好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