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圈套与正义

圈套与正义



评《银饰》

魏小军


【摘要】于人性而言,圈套永远是一种痛楚。如果说在不发达的过去,圈套的存在也许有其必要,或可以说其痛楚是安定的代价。那么在现代,圈套在法治面前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其痛楚只能是一种无端的付出。因为法治即意味着个性的张扬和欲望的直白,意味着大家遵循共知的规则交换与对抗。其正义外在有形,而后诚服于心。
【全文】
  
  这是一个悲剧——弱者以死亡告终,强者以痛苦收场。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江阳县知事吕敬仁的宅院“明德府”内。

  
  吕敬仁的大儿子吕道景是个性变态者,有私下收藏和把玩女人服饰的癖好。碧兰是吕道景的妻子,但两人从未有过真正的夫妻生活。碧兰不堪忍受守活寡的滋味,偷偷与江阳县宣恒银饰店的小银匠少恒相好。吕敬仁知道儿媳妇与少恒的私情后,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底里却计划着惩罚这对情人。他以为官府同仁和家眷做银饰的名义,让碧兰把小银匠请进“明德府”,在食物中下毒整垮了少恒的身体,并借碧兰之手毒死了少恒。少恒父亲(老银匠)在失子的巨大悲痛中,误认为是碧兰害死了少恒,在银项圈上设下机关勒死了碧兰。 精神崩溃的老银匠回去后服毒自杀。而吕道景明白是自己的父亲制造了这幕悲剧后,也自杀身亡。

  
  看完故事,我的哀痛无以言表,“沉重”是唯一可以用来描述这种感受的词语。

  
  三个家庭悲剧:一个毁灭,一个破碎,一个失去了经济来源。五个生命逝去:四个大人和一个没来得及出生的孩子。

  
  故事发生在强者和弱者之间,弱者无可救药地被强者打败。试想,假设故事里只有弱者,结果会怎样?也许都会安然无事,也许他们之间仍然会分出强弱;假设弱者和强者都完全克制住自己,结果会怎样?悲剧肯定不会发生,因为没有谁会施加杀手;再假设弱者和强者开诚布公地交涉,结果又会怎样?也许仍然会一切安好,因为会有更好的选择。可是,这终归是想象,事实却正好相反。

  
  故事里,有强者也有弱者,强者有钱有势,弱者则两样都欠缺。他们都在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彼此的行动都是悄悄地进行着,没有声张,只有圈套。

  
  碧兰是个受害者,她跌入吕敬仁为儿子遮掩的圈套之中。她想要挣脱,想与吕道景同归于尽,托付少恒买砒霜。然而,从头到尾她并没有露出痕迹,没有人清楚她的真实想法。只有对无意中救了自己的少恒产生了好感,并希望少恒成为自己的情人时,她才告诉了少恒自己的心思。然而,即便如此,她依然隐瞒了要少恒第二天晚上去后花园的目的。再后来她又在吕府偷官银。如果我们忽略情感上的因素,碧兰的所为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在法律上都无法不受非难。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