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法官适用法律的空间及其司法独立

  
  1、在按照立法者的原意解释和适用法律方面

  
  (1)、法官在适用或者执行法律时,需要借助于解释,在各种解释方法出现分歧时,就涉及权力分立的宪法基本目的问题。法官在立法者的主客观的规范目的限制下,有其空间。

  
  (2)、规范目的不具有拘束力时,法官在合宪性标准下有其空间。因为只有法律保障的议会意志(并体现在宪法中的意志),相对于其它的“大众的意志”或者所谓的“客观-目的标准”而言,更不容易被操纵。

  
  2、续造或者补充立法者有意留出的空间

  
  在此,有三类情况:

  
  (1)、在劳工罢工法(Arbeitskampfrecht)领域和部分经济行政法领域,立法授权法理与司法进行续造或者补充。在此,司法在合宪的方法论前提下,发挥的空间较大。

  
  (2)、填补不确定条款或者一般条款。

  
  从宪法的背景去观察,对规范的结构与密度的处理,取决于立法机关在多大范围中来控制法律运用机构,也即在多大范围内来设定法治国家基本权利的要求。法官有义务先检查适用的不确定条款或者一般条款是否已被立法者部分具体化了,并检查具体化的条款是否有多种可能,以及留意它们的互补与互相限制。如没有任何具体条款,也要注意一般条款或者不确定条款之间的互补与互相限制,从而确定续造或者填补的空间。

  
  (3)、不妨碍立法者有思考的沉默的空间。

  
  立法者有思考的沉默是一个无形的界限。不容许借司法裁判来创设(或者重新引入)这种法的制度到法秩序中,因为法律于此并无漏洞。在这个立法者有思考的沉默的无形界限里,法官的裁判空间十分有限。

  
  3、法官违背法律的法

  
  德国基本法中包含着权力分立与立法优先于司法的规则,所以司法修改法律的前提很严。按照德国基本法第100条第1款,法院有义务向宪法法院提交违宪的法律。在德国,宪法法院的违宪审查的范围不但包括案件中涉及的违宪法规,也可涉及案件无关的违宪法规。它的判决不受制于其它法院的判决理由。它可以在其判决中确认某一法规与宪法不符,并宣布其无效。这种宣布应该对所有的宪法机构,对各级法院与行政当局均有法的拘束力。但是宪法诉讼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第一、侵犯人的基本权利的诉讼程序;第二、国家机构争议程序;第三、联邦与州政府争议程序;第四、抽象法规审查程序;第五、具体的法规审查程序;第六、党派禁止程序;第七、公诉程序;第七、选举审查程序;第八、定性审查程序。

  
  由于德国宪法法院拥有巨大的权力,宪法法院的法官的司法空间很大。法学界开始争论,宪法法院的法官在解释宪法方面,是否应该并且必须避免成为凌驾于议会和普通法院体系之上的“政治超级大国”。

  
  (三)、法官的独立性与中立性

  
  法官必须独立而又中立:

  
  1、实质独立

  
  实质独立主要是指在司法的活动中,除了法律与良心的约束之外,不受各种影响司法活动的命令的影响。损害其司法独立性时,可以提起申诉。

  
  2、人员独立

  
  人员独立是指法官不可以违背其意志而被上级调职、解雇。法官也不能直接地,通过业务分配或者指派做另外的工作,而被边缘化或者作冷板凳。法官的就业条件与职业发展是自由的,不受行政的控制的。

  
  3、中立性

  
  法官的中立性能够保证被任命法官的裁决的无派别性与实质上的距离。法官违反中立原则依法不得执行职务或者依法回避。同样,法官公开参与讨论法律问题也需注意遵循中立原则。

  
  4、问题

  
  法官独立的原则是否能够保证司法的合法性与中立性,至少在“政治法官”的视角至今仍有争论。法官是否内心独立以及内心独立程度如何、法官受到媒体的影响、法官法等问题还存在讨论的空间。

【作者简介】
剑虹,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博士、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注释】 Bernd Ruethers, Rechtstheorie, verlag.C.H.Beck OHG, Muenchen, Rn.828 f, derselber’ Fussnoten: Ph.Heck, Gesetzesauslegung und Interessenjurisprudenz, AcP 112(1914),S.19 ff.
Bernd Ruethers, Rechtstheorie, verlag.C.H.Beck OHG, Muenchen, Rn.828 f, derselber’ Fussnoten: E.Schneider, Logik fuer Jueristen, 2.Aufl.,Muenchen 1972, S. 335f., 339ff..
Larenz’s Worte eingefuehrt von Bernd Ruethers, Rechtstheorie, verlag.C.H.Beck OHG, Muenchen, Rn.831f
Bernd Ruethers, Rechtstheorie, verlag.C.H.Beck OHG, Muenchen, Rn.846 f, derselber’s Fussnoten: K.Engisch, Einfuehrung ins juristische Denken, 9.Aufl.,Stuttgart 1997, S. 176ff.
Bernd Ruethers, Rechtstheorie, verlag.C.H.Beck OHG, Muenchen, Rn.835 .
Bernd Ruethers, Rechtstheorie, verlag.C.H.Beck OHG, Muenchen, Rn.836 .
Bernd Ruethers, Rechtstheorie, verlag.C.H.Beck OHG, Muenchen, Rn.838
, 在民主的国家秩序的问题上,基本法第20条第三款明显地表示:司法受法律和法的拘束,也即受法律的价值决择(gesetzliche Wertentscheidung)所拘束。
Bernd Ruethers, Rechtstheorie, verlag.C.H.Beck OHG, Muenchen, Rn.827
范剑虹,“德国宪法法院关于侵犯人的基本权利的诉讼程序”,载:《海外法学》,2005年第二期。
Harry Westermann,Wesen und Grenzen der richterlichen Streitentscheidung im Zivilrecht, Muenster 1955.
Larenz, Die Bindung des Richters an das Gesetz als hermeneutisches Problem, in: Festschrift fuer Ernst Rudolf Huber, 1973,S. 291 ff. Hassemer, in: Kaufmann, Arthur(Hrg.), Einfuehrung in Rechtsphilosophie und Rechtstheorie der Gegenwart, A-4 ff.,C.F.Mueller Jueristischer Verlag 1994.
Kaufmann, Arthur, Richterpersoenlichkeit und richterliche Unabhaengigkeit, in: Enheit und Vielfalt des Strafrechts, Festschrift fuer Karl Peters zum 70. Geburtstag, 1974, S. 295 ff.
Larenz, Die Bindung des Richters an das Gesetz als hermeneutisches Problem, in: Festschrift fuer Ernst Rudolf Huber, 1973,S. 291 ff.
此书由Harvard University Press于2008年出版,见:理查德﹒波斯纳 着,苏力 译,《法官如何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参阅:大木雅夫 着,范愉 译 《比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291页。
关于法官独立的历史可参阅:Eckert,Joern, Historische und theoretische Entwicklung der richterischen Unabhaengigkeit, in :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and Proceedings in Chinese and German Law in Kiel, Germany, 27-30/08/2003
参阅:大木雅夫 着,范愉 译 《比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274页。
即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BVerfGE), 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gerichtshofs in Zivilsachen (BGHZ), 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gerichtshofs in Strafsachen (BGHSt), 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arbeitsgerichts (BAG),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verwaltungsgerichts (BVerwGE), 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sozialgerichts (BSG), Sammlung der 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finanzhofs (BFHE)。在西德基本法制定之前,比较重要的判例集有:Entscheidungen des Reichsgerichts in Zivilsachen (RGZ),Entscheidungen des Reichsgerichts in Strafsachen (RGSt),Entscheidungen des Preu遡schen Oberverwaltungsgerichts (Pr.OVGE)。
德国基本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原文是:“Die Gesetzgebung ist an die verfassungsm??ige Ordnung, die vollziehende Gewalt und die Rechtsprechung sind an Gesetz und Recht gebunden”。有的中文翻译将最后的“an Gesetz und Recht gebunden ”这个译为“行政与司法应遵守正式法律和其它法律规范”是不妥的。因为其它法律规范的德文是“andere gesetzliche Regelungen”而不是“Recht(法)”。而法明显不等同于成文法律的总称。按此翻译,法官的权力就被限制在成文法中了。所以应该翻译为:“行政与司法受法律和法的拘束”为宜。
参阅最高联邦法院民事庭判决和宪法法院判决:BGHZ11,35h, BGHZ3,315, BGHZ 4, 157, BGHZ 17, 275; BVerfGE 3, 242, BVerfGE 13, 164.
古典的法学教育模式在德国的大学改革中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在2005年11月11日基社党、基民党与社民党的联合协议中认为:新的改革不与法学教育制度改革接轨。2005年司法部长也确认:“Bologna声明”在欧洲法意义上没有拘束力,而实施“Bologna声明”目标而进行的法学教育改革目前不能实行。但是同时表示将关注“Bologna声明”的进程。德国的司法部长的秋季会议已委托相关委员会最迟在2011年之前,就学士-硕士学制不同模式结构的可能性与结果提出报告。参阅:《2008年11月20日关于法学教育的决议全文》 (Beschluss vom 20.11.2008 zur Juristenausbildung im Volltext)。
其中基本法中的97条第一款更加明确司法权相对于立法权的助手地位。关于法律与法的紧张关系可参阅:Dreier,Ralf, “Der Rechtsstaat im Spannungsverhaeltnis zwischen Recht und Gesetz”,NJW 85,353f.
卡尔·拉伦茨 着,陈爱娥 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93-195。
著名的Ph.Heck的客观解释学因在公法与刑法中有助于摆脱立法规范目的与破坏宪法规定禁止刑法中类推的原则而遭到大量的批评,所以客观解释学仅在民法等私法中被推崇。客观解释法不用在公法中。
卡尔·拉伦茨 着,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19-220页。
卡尔·拉伦茨 着,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221-222页。
伯恩·魏德士 着,丁小春/吴越  译,《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45-356页。
卡尔·拉伦茨 着, 陈爱娥 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第249页。
Bernd Ruethers, Rechtstheorie, verlag.C.H.Beck OHG, Muenchen, Rn.838
Hermann Hill, Einfuehrung in die Gesetzgebungslehre, Heidelberg 1982, P.106。
§ 15KSchG
Bernd Ruethers, Rechtstheorie,Verlag C.H.BeckOHG,Muenchen,Rn920
Bernd Ruethers, Rechtstheorie,Verlag C.H.BeckOHG,Muenchen,Rn827
在德国称之为:Enumerativprinzip。
参阅相关著述与判例:Bodo Pieroth/Bernhard 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 II, 2. Aufl., Heidelberg 1995, S. 287, Rn. 1129;E 32, 365/368;BVerfGE 10,303/306;BVerfGE 10,377/389;54,53/64ff; Ruprecht von Kraus,Der Grundsatz der Verhaeltnismaessigkeit in seiner Bedeutung fuer die Notwendigkeit des Mittels im Verwaltungsrecht, Hamburg 1995, S. 18;Peter Lerche,Uebermass und Verfassungsrecht,Koeln-Berlin-Bonn1961。
参阅德国基本法Art. 93 Abs.1 Nr.5 GG);德国宪法法院法Art. 93  Abs.1 1 Nr. 1 GG, Art 13 Nr. 5, 63 ff. BverfGG。参阅德国宪法法院判例:BVefGE 62,1;BvefGE 70,324;BVerfGE 67,100,126;BVerfGEuGRZ 86, 21,27;BVerfGE 70, 324;BVerfGE 68,1,77。
参阅德国基本法Art.93 Abs.1 Nr.3 GG),联邦宪法法院法Art.13 Nr.7, 68ff.BVerfGG。
参阅德国基本法Art.93 Abs.1 Nr.2 GG;宪法法院法Art.13 Nr.13, 76 ff. BVerfGG;Pestalozza,Verfassungsprozessrecht, 2. Aufl., Muenchen1982, Art. 10 IV.
是指因对法规的有效性发生争议而对法规进行审查.某一法规―违宪就不予适用,这种违宪的法规除了实体法,也包括程序法.法院即各级政府均有义务使适用的法规与宪法保持一致.这并不意味当一法规被确认或被怀疑是违宪时就可以随便地不予遵守, 本文作者认为:原则上法律制度追寻三个往往是不同方向的目标,即: 正义,目的与安全,并使之合协并存.倘若某一地方法院认为某一法规违宪就不予遵守,那就无法律的安全性可言,也忽视了以合法与民主的程序建立的立法者的决定,忽视了立法者对法的宪法性的理解与判断.基于这个原因,对违宪法规的取消权在德国就集中在联邦宪法法院手中。然而, 这种在具体法规审查中的取消权也有其前提条件。参阅基本法Art. 100 Abs. 1 GG,宪法法院法Art.3 Nr.11,80 ff. BVerfGG
参阅基本法第21条第2款第二句, 宪法法院法第13条第二点, 第43条下(Art.21 Abs 2, S.2 GG, Art13Nr2,43ffBVerfGG)。
参阅基本法第61条第1款, 宪法法院法第13条第4点, 第49条下(Art.61Abs1,GG,Art13Nr4,49ffBVerGG)
参阅基本法第98条第2款, 宪法法院法第13条第9点, 第58条下(Art98Abs2GG,Art13Nr9,58ff.BVerGG)以及基本法第58条第5款, 宪法法院法第13条第9点, 第62条与59下 (Art98Abs5GG,Art13Nr9,62i.V.m.59ff.BVerfGG)。
具体参阅基本法第41条第2款, 宪法法院法第13条第3点, 第48条(Art41Abs2GG,Art13Nr.3,48BVerfGG).
比如明斯特大学(Universitaet Muenster)的著名民商法学家汉斯·布劳克斯(Hans Brox)是德国宪法法院的法官。
这里涉及法官是否以及在多大的程度上不受其出身、教育培训和周围环境,参见:Eckert,Joern, Historische und theoretische Entwicklung der richterischen Unabhaengigkeit, in :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and Proceedings in Chinese and German Law in Kiel, Germany, 27-30/08/2003
参阅原文:“§ 39 Wahrung der Unabh?ngigkeit,Der Richter hat sich innerhalb und au?erhalb seines Amtes, auch bei politischer Bet?tigung, so zu verhalten, da? das Vertrauen in seine Unabh?ngigkeit nicht gef?hrdet wird.”
对法官的刑事与民事追究的相关条款有:刑法典第336,331-335条;民法典第839条第2款。
参阅:美国经典的宪法诉讼案:1803年的“午夜派职案”。
也可参阅相关的宪法法院、联邦法院的判例:BGH,Urteil,01.04.2008,X ZR 150/05;BVerfG,Beschlu?,15.06.2007,BvR 1073/07;BGH,Urteil,12.01.2006,VII ZR 207/04;BGH,Beschlu?,24.09.2004,IXa ZB 10/04。
也可参阅相关的联邦行政法院等的判例:BGH,Beschlu?,13.11.2008,IX ZB 231/07;BVerwG,Beschlu?,23.10.2007,BVerwG 9 A 50.07;BVerwG,Beschlu?,02.10.2007,BVerwG 4 A 1009.07。
参阅:Eckert,Joern, Historische und theoretische Entwicklung der richterischen Unabhaengigkeit, in :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and Proceedings in Chinese and German Law in Kiel, Germany, 27-30/08/2003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