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作用机制探索

  
  一、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 ·鲍尔丁在20 世纪60 年代提出来的。循环经济是以合理、持续的利用物质和能源为目的,把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结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形式,它不同于末端治理,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2]据联合国环境专家说,过去10 年,传统的线性经济方式进一步导致环境退化和灾害加剧,对世界造成了6080 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此前40年中损失的总和。最新气候模型表明,除非大大减缓资源使用,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否则到100 年后的2100 年,地球温度将比现在上升6 度,必然导致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贫瘠、空气污染、水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致命疾病扩散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3]现在发达国家对循环经济非常重视,在亚洲搞得最好的要数日本。上世纪90 年代,日本提出了“环境立国”的口号,并集中制订了废弃物处理、再生资源利用、包装容器和家用电器循环利用、化学物质管理等一系列法规。日本有一个法叫做《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4]循环经济最基本理念是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控制废物产生,实行废物资源化。减量,再用, 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减量,再利用和循环。所谓减量就是把资源的开采量、使用尽量减少。资源开采后尽量地使用、再使用,增加使用频率,拉长使用时间。最后一点是循环,当你使用得不能再使用的时候,想办法把它变成再生资源,循环到社会中去。
  
  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注重以生态学原理指导人类经济活动,把结构性的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可以把治理区域性的污染和推动生态工业结合起来,可以大面积地推动污染治理。生态工业也是循环经济的一种形式。生态工业模仿自然生态,把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整合成为下一个企业的原材料,然后又把这个企业的废弃物整合成下一个企业的原材料,这样周而复始,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循环经济非常注重“量”的问题,即使是无毒无害的东西,多了以后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对生态造成威胁,因此要关注物质的流动和物质的量的问题。有些国家做过初步统计,结果表明能够循环回去的物质的量约占10 %左右,大多在8 %到15 %之间。做得比较好的德国和日本也是在这个数字之间,能循环的东西还是太少太少。美国的人均物质需求量是最高的,生活水平也排在前列,我们国家的人均物质需求量不到美国的50 %。[5]
  
  二、循环经济的内在作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人口的膨胀和产业革命的不断进步,人类以掠夺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使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问的矛盾不断激化,并发展成为互为因果的两极,一方面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负荷过重和遭到破坏与污染的生态环境资源供给能力相对缩小,这就是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矛盾发展到今天的集中表现和严重后果—— 资源与环境双重危机,因而发展循环经济,破解人类社会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双重危机就成为全球的共识。由此可知循环经济的内在作用机制,即通过循环经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形成协同发展关系。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