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熵增流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传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它们是历史上太阳能的负熵流,是不可再生的,当前能源危机的根子也在于此,它们还因此造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空气颗粒物等的污染,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破坏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已论述了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但是没有见到热力学第二定律,即孤立系统熵增原理,意思是在孤立系统实际发生过程中,熵的数值增大。能量是流动的,但不能循环利用。尽管恩格斯早就撰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示了当时的“世界商业首都”伦敦被烟云笼罩着,河水又黑又臭,250万人口呼吸着25万的火炉产生的碳酸气。但是,当时革命导师注意力集中在揭露资本主义罪恶上,得出的结论是“对宫廷宣战,给茅屋和平”,[5]并未提出环境保护的命题。
再次,传统经济缺乏生态学的指导。传统的线性经济以人类为中心,自诩为大自然的主人,企图征服自然,统治自然,喝令大自然为人类开道让路,结果使人类和自然界对立,造成人类废弃物和污染排放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资源日渐耗竭,破坏了生态平衡,根本无法维护人与自然的生态耦合关系。当年恩格斯在马克思支持下写出《自然辩证法》,提出新的自然观,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与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当心自然界报复我们人类。但是,他们对海克尔(E.H.Haeckel,1834——1919)初创的生态学和至今为人引用的生态学定义却不置一词,批评其为“机械论”。[6]革命导师并未经历今天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自然不必苛求古人。此后,英国生态学家塔斯莱(Tansley)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概念,使生态学的定义超越了当初的范围,研究的内容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并且把人类自身放到生态系统之中,全面地看待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在整个生物圈中的地位与作用,协调人类与环境、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分析说明,我们今天在传统的再生产理论问题上,既不能苛求古人,又不能思维僵化,固守传统的理论框架。特别是环保部门,如果还囿于传统经济旧模式,对于扩大环境视野,深化环保内涵,都是十分不利的,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因此,发展再生产理论,赋予其新的含义是当务之急。
二、再生产理论的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