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二)

  
  按照黑格尔的见解,自由意志并非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个人的自由意志必须建立在与他人的自由意志的关系之上才有意义。由此,私有财产并不是主体主观意志的结果,而是一种共同意志——合同的结果;个人并非是孤立的私有财产所有者,而是与同样作为私有财产所有者之间保持着联系:这种联系,可以通过交换、赠予、商品买卖等合同形式实现。这种相互关系允许主体通过合同或许可的方式转让自己的财产权,用黑格尔的话说,“我可以自己放弃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就不再拥有(这些)财产,这些财产似乎根本不同于我本人(不可剥夺)。就个人信息财产权问题而言,它也是一种协调权利人的自由意志和其他人自由意志相冲突的工具,它是一种属于主体个人而非他人的“私”权,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自由权,是一种积极权而非消极权。这意味着一个人可以通过合同放弃或转让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商业性使用价值的使用权;由于个人信息的商业性使用价值也是私人财产的一种,因此,当然可以借助于合同、放弃、交换或买卖来实现。当我们通过合同许可或放弃自己的个人信息使用权时,就意味着我按照自己的意志处分了它,实现了我们的自由意志。据此,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如果商家是通过自由、合法的合同关系从消费者那里取得对其个人信息的商业性使用权,那么,这种权利也应该得到保障,消费者个人也应该遵守自己意志选择的这种结果,即这是消费者对自己个人信息商业性使用价值的放弃或转让。相反,如果商家不是通过正当、合法的合同关系从消费者那里取得授权的话,其对个人信息的使用就是一种侵权行为。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个人信息不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人(格)权客体,而是一种可以由我们自由处分的商品或财产。将个人信息视为私人财产意味着个人信息不是仅仅基于市场效率而产生,相反,从根本意义上讲,它是市场存在的前提。因为,市场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关系,而交换的前提就是有私有财产(权)的存在。归根结底,个人信息财产权是个人基于其意志和自由而应该享有的财产权[40]。

  
  余论

  
  个人信息财产权是指个人对其个人信息中所蕴涵的商业性使用价值而非人格利益的支配权,它能且只能存在于对个人信息的商业性利用环境之中。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日渐突显。个人信息不仅被商家用于市场营销而获利,而且,还越来越多地被直接作为许可使用而获得直接经济利益的客体。然而,从我国正在起草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内容来看[41],基本上是以欧盟《指令》为范本的,即没有区分地对所有个人信息均给与人格保护,而对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缺乏应有的财产权保护。这种建立在传统技术背景和理论基础上的消极、单纯的人格权保护模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因此,欧盟拒绝承认个人信息财产权的做法不值得我们借鉴,我国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必须考虑到个人对其个人信息商业性使用价值财产权的正当诉求。

【作者简介】
刘德良,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注释】 Philippe Malaurie, Droit civil, Les personnes, Les incapacities, Edition Cujas,1992,P99-100,转引自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参见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44页。
前引,Information Privacy/Information Property;前引 Models of Privacy in the Digital Age: 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and E-Commerce;Arthur R.Miller, Personal Privacy in the Computer Age: The Chanllenge of a New Technology in an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ichigan Law Review,Vol.67,No.6.(Apr.,1969),pp.1107-1108.
按照人格权是否与人体有直接关系,具体人格权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参见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148 页。
所谓的言论自由,是指人人有权以各种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自由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消息和思想的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限制。参见《联合国人权公约》第19条
See Eugene Volokh, Freedom of Speech and Information Privacy: The Troubling Implications of a Right to Stop People From Speaking About You, 52 Stan. L. Rev. 1049, 1122 (2000);Eugene Volokh, Freedom of Speech and the Constitutional Tension Method, 3 U. Chi. L. Sch. Roundtable 223 (1996);前引,Information Privacy/Information Property
前引,Information Privacy/Information Property
前引,第19条之2、3
参见《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第3款之规定。
See George J. Stigler, An Introduction to Privacy in Economics and Politics, Th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9, No.4,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rivacy. (Dec. 1980), P623-644。另外,请参见吴汉东:《关于知识产权制度的经济学思考》,《法学》2000年第4期;(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 152页。
See Peter P. Swire,Markets, Self-Regulation, and Government Enforcement in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Theory of Markets and Privacy,Available athttp://www.ntia.doc.gov/reports/privacy/selfreg1.htm
即使不承认个人对其信息的私有性,但事实上个人却是其个人信息的最初提供者,所有人可以根据其对市场的判断决定是否提供及提供多少个人信息。
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许多商家对其客户名单等信息的保密及可口可乐公司对其独特配方的保密程度得到证实。
See, Rochelle Cooper Dreyfuss, Warren and Brandeis Redux: Finding (More) Privacy Protection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ore, ___STANFORD TECHNOLOGY LAW REVIEW ___ (forthcoming 1999)
前引,Information Privacy/Information Property
前引,Information Privacy/Information Property
See Guido Calabresi & A. Douglas Melamed , Property Rules, Liability Rules, and Inalienability: One View from the Cathedral, 85 Harv.L.Rev.1089 (1972).
See Stipulation and Order, In re Toysmart.com (No. 00-13995)
See Edward J. Jange,Privacy Property, Information Costs, and the Anticommons,54 Hastings L.J. 899;前引,It''s Personal But Is It Mine? Toward Property Rights in Personal Information
See generally RONALD COASE,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1990).
前引 , Property Rules, Liability Rules and Inalienability: 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
所谓P3P(Platform for Privacy Preferences),其工作原理是:一旦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安装、运行该软件并选择自己的信息偏好后,该软件就会与浏览器链接起来。这样,当用户在浏览网页时,每一个网站都可以向用户的终端设备发出一个可以被机器读取的P3P协议。如果网站的信息保护政策与用户的信息偏好一致,那么,就可以自动达成信息许可协议,而用户的浏览器就可以不间断地进入该网站访问;反之,如果网站的信息保护政策与用户的信息偏好不一致的话,就会获得提示并询问是否不顾这种与其要求不一致的信息保护政策而希望继续访问该网站。See Joseph Reagle & Lorrie Faith Cranor, The Platform for Privacy Preferences, available at http://www.w3.org/TR/1998/NOTE-P3P-CACM/ (visited Jan. 20, 2007)
前引, Markets and Privacy.
前引,It''s Personal But Is It Mine? Toward Property Rights in Personal Information
前引,Between Big Brother and the Bottom Line: Privacy in Cyberspace
前引,Between Big Brother and the Bottom Line: Privacy in Cyberspace
黑格尔的《权利哲学》在内容上分为四部分,即导言、第一章“抽象权利”、第二章“道德”和第三章“共同体道德”。See G.W.F. Hegel,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Translated by S.W Dyde Batoche Books Kitchener 2001,also available at: http://socserv.mcmaster.ca/econ/ugcm/3ll3/hegel/right.pdf
See Z. A. Pelczynski, ‘The Hegelian Conception of the State’, in Hegel’s Political Philosophy: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p.8
See Alan Brian Carter,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Property Rights, First Published in 1989 by Harvester Wheatsheaf, p90
黑格尔认为,一般的物或财产指自然的东西以及动物,它们区别于人之处就在于它们缺乏自由意志,并且没有享受权利的能力。这种物的世界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制度和人为自然的一个抽象。而个人的自身、身体及精神虽然也可以被视为其自己的“物”或“财产”,但是,由于人的身体和精神很直接地与人身联系在一起,内在于主体、与主体须臾不可分离,即属于人的内在之物,是构成其自身人格和自我意识的普遍本质,因此,这种“物”能且只能由主体个人所有和支配。与一般意义上的无或财产不同,个人对其自身、身体和精神的“财产权”是不可以出售、放弃或转让的,否则,个人将沦为奴隶。前引,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Para. 42、66
前引,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Para. 44、45
前引,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Para. 44,39,51
前引,See G.W.F. Hegel,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Para. 57、65、66、67
前引,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Para. 65、67、75、76、77
Peter G.Stillman, "Hegel''s Analysis of Property in the Philosophy of Right," Cardozo Law Review 10, nos. 5-6 (March April 1989), pp. 1031-72
前引,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Para.73、74
前引,"Hegel''s Analysis of Property in the Philosophy of Right"
参见〔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48-55 页。
前引,"Hegel''s Analysis of Property in the Philosophy of Right"
前引,"Hegel''s Analysis of Property in the Philosophy of Right"
See Marco De Boni. Martyn Prigmore, A Hegelian Basis For Privacy As An Economic Right, http://www-users.cs.york.ac.uk/~mdeboni/papers/Hegelian_Basis_For_E-privacy.pdf>
参见周汉华著《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