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报告一经披露,世界各国一片哗然,舆论甚至称其为“科技间谍”(Spy-Fi)。谷歌在全球30个国家的街景拍摄活动被迫中止。各国政府纷纷启动调查程序,要求谷歌彻底坦白其行为,全面提交有关资料,并对其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截至6月18日,先后已有18个国家加入调查阵营。在谷歌的大本营美国,虽然华盛顿的联邦机构尚未跟进,但包括康涅狄格、伊利诺伊和密苏里等在内的多个州检察总长已发出调查命令,而且据说已获将近30个州的支持。
虽然目前还缺乏确凿证据,一个名为“隐私国际”(Privacy International)的非政府组织断言,谷歌员工肯定是故意安装截获个人信息的扫描设备,因此已经涉嫌刑事犯罪。该组织在伦敦提起刑事控告,要求司法机关正式立案侦查。另有消息表明,德国司法机关已经准备在调查终结后,就谷歌的个别员工——并非谷歌本身——提起刑事指控。
不过,比起模棱两可的刑事程序,谷歌面临的民事索赔可能更为麻烦。仅仅从5月17日到6月2日,就先后有八组原告在七个州对谷歌提起集团诉讼,要求包括惩罚性赔偿、律师费等在内的巨额赔偿金。法院已经分别立案,并无一例外要求谷歌提供全美范围内街景扫描的所有硬盘数据,以备原告方仔细审查。
历史早就证明,此类具有强烈公益色彩的集团诉讼往往获利颇丰,尤其是面对财大气粗的被告的时候。虽然隐私侵权不至于像环境赔偿或人身损害赔偿那样能够大致量化,但考虑到谷歌街景覆盖全美各地,加之惩罚性赔偿的巨大弹性,最终的诉讼规模和赔偿金额甚至有可能超过沃尔玛的性别歧视案件,从而成为美国民事司法历史上的第一大案。
当然,鉴于谷歌侵权的具体细节尚未得到详细披露,其侵权幅度和主观恶性也尚未明确,一时还难以准确评估此类诉讼的发展态势以及对谷歌的损害。不过仅就目前的趋势看来,如果任由各地居民纷纷提起诉讼,谷歌必然是四面楚歌、难以应付。正因如此,谷歌于6月8日向法院提出动议,要求将所有涉及街景侵权的案件合并审理,统一由加州北区联邦地区法院管辖,以免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到头来即使不会在法庭上输掉,也会被络绎不绝的诉讼给缠死甚至累死。
信息时代的政治难题
其实严格说来,尽管谷歌秘密截取个人网络信息的事实已经确证,但还未发现存在滥用、泄漏有关数据的行为。至少就目前而言,没有用户因此遭受实质性的损失,比如账户失窃或隐私暴露等。正是因此,谷歌总裁斯密特一直以“无害”为由进行辩护,并声称只要能找到一个有名有姓的受害者,谷歌都甘愿受罚。言下之意,只要不公开、不滥用,不管谷歌窃取多少个人信息,都算不上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