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暴力电子游戏诱发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问题及对策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著作《权利的转移》中提醒人们要防止“媒体帝国”的出现,据此有人把传媒暴力的泛滥全部归咎于传媒科技的发展。其实,大众传媒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但人对它的使用却产生了善恶。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技术节约了劳动使生活更加舒适,但却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幸福,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恰当地运用它。对于传媒暴力和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从我们自身多找原因。[24]

【作者简介】
卢建军,兰州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2005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
【注释】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00.
单勇,张旭.论未成年人犯罪之网络诱因—以文化冲突为视角.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4).
金泽刚.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以赵成熙、马加爵等大学生杀人案件为例.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3).
http://www.jyb.cn/xwzx/gjjy/gjqy/t20070104_58542.htm.2009-12-18.
http://news.xhby.net/system/2009/03/21/010465832.shtml.2009-12-18.
刘涛.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加剧及对策.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2). 郭晓丽.主动参与与被动观看暴力电子游戏即时脱敏效应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郑宏明,孙延军.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006,(2).
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01.
陆时莉,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社会控制的心理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4).
郑宏明,孙延军.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006,(2).
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350-351.
http://it.hexun.com/2008-02-07/103565492.html.2009-12-18.
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00-3001.
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86-287.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磊等译.心理学与生活.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74.
邹奕萍.国内网络游戏产业期待扶持与规范.通讯信息报.2000-04-11.
http://it.hexun.com/2008-02-07/103565492.html.2009-12-18.
陈建林,各界热论网络游戏.光明日报.2002-08-14.
张轶南,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心理发展的影响.现代传播,2003,(5).
吕刚,传媒暴力: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中国青年研究,2001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