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暴力电子游戏中的蔑视社会现实中的规则、侵犯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暴力是解决问题最有利的手段以及强者的“无限荣耀”等逐渐成为玩此类游戏的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处理相关问题的暗示,并随着玩暴力游戏的次数增加逐渐得到强化,一遇到现实纠纷青少年首先想到的是用暴力解决一切。
(四)教会青少年攻击性行为方式
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班杜拉提出,人类的很多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习得的,大多数的侵犯行为也是通过这种观察和模仿而形成的。他曾做过一个试验:实验者让小朋友在房间进行有趣的活动,同时一成年人在另一角落,那里有组合玩具、一个锤子和一个充气娃娃。在玩过玩具之后,成年人站起身,对充气娃娃进行了持续的攻击。她用锤子重重地砸它,踢它,把它扔来扔去。目睹了一切以后,小朋友被带到另一屋子,里面有许多可爱的玩具。但很快,实验者打断了小朋友,说必须“把它们留给别的小朋友”。受到挫折的小朋友现在到了另一房间,里面有各种玩具,包括充气娃娃和锤子。如果小朋友没有看到成人富于攻击性的示范,他们很少表现出攻击性的言语和行动。虽然有挫折感,他们仍然很平静地玩着。但那些观察到成年人攻击行为的小朋友则很可能拿起锤子击打玩具娃娃,这一现象发生的概率要比没看过的小朋友高出许多倍。观察攻击性行为不仅降低了孩子对自我的控制,还交给了他们怎样去攻击。[16]
“一个被美国社会所认可的主要因素是环境中攻击榜样的可获得性。”“研究表明:儿童能非常容易地从观看成人的行为中学会攻击行为。”因此,有人提出“一种能降低美国暴力行为水平的方法就是严格控制儿童接近这种行为。”[17]
(五)改变了青少年大脑的正常生理机能
暴力电子游戏会给青少年的大脑带来影响,包括情绪激化,注意力集中能力下降等。一项研究对玩过暴力电子游戏的青少年的大脑与没有玩过暴力电子游戏的人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在脑部的某些领域,活动水平出现了差异。
研究员让34名少年玩30分钟的电子游戏,其中有的游戏是暴力的,有的是非暴力的。然后,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他们的脑部活动进行测试,检测他们对代表暴力行为和非暴力行为的词汇的反应,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情况。检测结果发现,玩了暴力电子游戏的人,额叶前部的活动水平较低,脑的这部分主要负责抑制、注意力集中和自我控制等行为;而负责情绪激动的杏仁核的活动水平较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