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寂寞的大学

  
  其五,私立大学奇迹般的崛起。最优秀的大学中大约有85%都属于私立大学。私立大学不仅是成功的学府,还可能成为产业的核心:硅谷的崛起归功于斯坦福大学,波士顿周围高科技产业的兴旺则依靠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的研究型私立大学的成功具备下列四个重要条件:有理想的慈善家;雄厚的私人捐赠基金;雄才大略的校长和富有特色的办学方针;灵活高效的运作(在成本控制、运作效率、吸引学生及响应社会需求方面,私立大学都比公立大学灵活和有效得多)。

  
  李开复先生也指出了美国大学的五大弊端:一是“终身职”制度造成教授不思进取;二是学费经费失衡导致“大学行销竞争”和“盈利型大学”泛滥;三是院系贫富悬殊、校方大权旁落;四是研究型教授身价暴涨,而优秀教师饭碗不保;五是从长远看,一流大学垄断格局日趋僵化。

  
  三、借鉴:不止于拆除围墙

  
  目前,中国大学教育仍以研究与传承二者功能为基准,高筑城墙,把真正的人文关怀隔离在故纸堆里。然而,全球化对教育的挑战(生存与发展;就业与创业;一技之长与能力培养)必然拉动我们去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就中国自身的发展而言,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学府——无论这个目标有多困难,这都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无论在师资、体制、管理系统等方面,目下中国的大学都离世界一流学府有相当大的距离。参照美国的经验和弊端,中国必须本着“在进步中求稳定”之理念,增加科研经费投入,革新大学管理系统,改变教学方式,兼顾研究和教学,推进产学研结合,焊接大学与社会的距离,打击教育暴利行为,鼓励创办一流私立大学,创造有特色的大学良性竞争氛围。而不是仅仅无休止地滑落大学产业化的又一极端循环中去,把有限的高端教育资源进行所谓“民主式”、“共享式”配置,而使得大学流于功能化错位。虽然目前我国有扭转这种历经十余年的大学改革路径的趋势,但具体的方向与措施仍尚付阙如。

  
  余论:人文精神与吉檀迦利

  
  从柏拉图的学园(academy)与亚里斯多德的讲学堂(lyceum)到中国古代的大学(四大书院)都一以贯之地融合了人文精神,那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正确对待自然、社会、他人与自己。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曾说,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学四种东西:1、学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2、学怎样做事(learn to do);3、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 to live together);4、学怎样做人(learn to be)。爱因斯坦谓之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具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