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太湖,为你擦干绿色的眼泪

  
  (四)莱茵河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法国、德国等9个国家,最后由荷兰汇入北海。莱茵河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德国占1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一在莱法州境内。在德国,莱茵河不仅是饮用水源,还作为航运、发电、灌溉和工业用水。五六十年代始莱茵河的水质遭受污染,1972年水质污染最为严重。莱法州的美茵兹市河段溶解氧几乎为零;路德维希港市河段位于世界第二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BASF)下游的水域被称为“死河”,鱼虾绝迹。1986莱茵河生态再次遭受举世震惊的严重破坏。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尔市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835公里沿岸城市。翌日,化工厂有毒物质继续流入莱茵河,后来用塑料塞堵下水道。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含有汞的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 11月21日,德国巴登市的苯胺和苏打化学公司冷却系统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标准200倍。这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其实,在1950年瑞士、法国、卢森堡、联邦德国和荷兰就在在巴塞尔成立了“莱茵河防治污染国际委员会”(ICPR)。自成立以来,各国先后签署了一系列莱茵河环保协议:防止化学污染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建立监测系统,制定监测计划,建立水系预警系统。规定了某些化学物质的排放标准;建立不同工业部门的协调工作方式,采用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和悬浮物的污染;整订防治氯化物污染公约、减少德国与荷兰边界水体盐的含量;签订防治热污染公约,强调莱茵河沿岸的电站和工厂必须修建砖却塔,确保排放水温低下规定值。
  
  以这次事故处理为契机,各国在1987年制定了“莱茵河行动计划”。事故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提出法律性文件《防止事故污染和工厂安全》,以后又提出若干技术要求,包括防止泄露的安全要求、有害物质防倾覆技术要求、管道安全技术要求等。这个机构还对莱茵河沿线的所有工厂进行了清查,同时责成各国政府部门定期检查这些工厂设备安全情况。
  
  其后经过流域各国十几年的共同努力,莱茵河的水质有了极大的改善。在事故应急处理方面,各国联合开发了方便快捷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可以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预测整条莱茵河污染物浓度及到达时间、位置,以便立即启动相关措施,防止和减轻污染造成的损失。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