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在京扩招是制度倒退
张千帆
【全文】
近日报道,北大在京实际录取人数在计划招生256名的基础上增加了112人,扩招比例高达44%,引起全国一片非议。(“北大在京扩招别拿‘生源质量’说事儿”,《燕赵都市报》2010年7月15日)稍早我比较北大今年和往年招生方案,得出“招生地域歧视状况虽然较往年略有改善,但是依然相当严重”的结论,现在连“略有改善”这句“好话”也不得不收回了,因为在整体招生指标及其地域分布基本不动的情况下,如此大规模在京扩招的结果是北大文理科每万名考生录取指标(简称“录取率”)在北京高达45.4人,为全国平均值 (1.55)的近30 倍。假定其它省份录取人数基本不变,那么北京考生进北大的机会是机会最低的广东考生的93倍,是广西、河北、安徽考生的67倍,分别是 “高考大省”河南、山东考生的55和50倍。和去年相比,北大的招生地域歧视不但没有改善,而且在扩招后变本加厉,也和教育部近年来要求缩小本地招生比例的基本政策背道而驰,因而是不折不扣的“制度倒退”。
当然,在自家门前扩招不能没有一点理由。据北大招办解释,如此大比例扩招是因为北京考生“报考踊跃”,而且生源质量“非常优秀”。然而,这样的“理由”现在连一般读者也忽悠不过去了。除非有条件出国,对于北大这样的“国内第一”,有哪个省报考会不“踊跃”呢?事实上,各省报考的“踊跃”程度已经被严重地域歧视的招生指标体系极大压制了。以广东为例,今年高考人数62万,而北大文理科指标加在一起才30个。60多万人面对区区30个录取名额,可谓“万里挑一”了;即便是有实力成为省状元的考生,报考北大也是要有点“胆”的,更何况不少省要求考生在知道考分甚至高考之前就填报志愿。反之,北京考生报考北大之所以如此“踊跃”,应该和北大在招生标准上的“特殊照顾”不无关系吧;用“报考踊跃”来解释扩招,显然是因果倒置了。
至于“生源质量”,我相信报考北大的北京考生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不过这并不能为在京扩招提供理由,因为我相信其它省份报考北大的考生也同样是“非常优秀”的。谁都知道如今考分不算数,因为北京有自己的高考,北京的考题和广东或任何其它省份都是不一样的,究竟凭什么说北京考生“素质”更高呢?空口无凭,除非北大招办有证据证明北京考生的“素质”确实比广东考生高93倍,就没有理由因为“生源质量非常优秀”而把扩招名额投在北京,而不是广东或其它地方。“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北大需要为在京扩招拿出点像样的理由来,才能不辜负全国人民对国内“第一学府”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