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致力培育鄱阳文化品牌,建设湖文化名城。首先,发展鄱阳特色文化。进一步传承、丰富、发扬鄱阳湖特色文化,充分展示鄱阳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发文化景点,搭建文化平台,丰富文化创作,加强文化宣传。结合历史文化发展实际,用好用足“中国戏剧之乡”品牌,实施“六个一”工程,挖掘整理文化积淀,弘扬时代文化主旋律,推出文化精品。突出湖文化“开放、合作、展示”主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节、艺术节、旅游节等大型活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其次,加大文化教育事业投入。加大文化领域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对文化事业的经费保障,加快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鄱阳湖博物馆,戏剧演艺中心等文化场馆。加强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不断培养“四有”公民。调整优化城乡中、小学校网点布局,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建设一批设施完备的优质义务教育学校。推进优质高中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致力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湖旅游名城。首先,加快打造旅游景区。加强旅游开发规划,利用鄱阳湖品牌、亚洲最大湿地、千湖之县等优势资源,按照优化发展中心市区、重点发展白沙洲景区、全面发展生态村镇景区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鄱阳湖白沙洲候鸟景区、鄱阳湖湿地景区、鄱阳古镇景区、军民水库宗教生态景区和滨田水库生态休闲景区等五大景区。选择特色湖泊作为重点开发景区,建设鄱阳湖湿地公园、水生动植物园、国际垂钓中心、度假山庄等重要旅游景点,逐步把鄱阳建设成为江西山水游的“水”世界,国家级休闲度假基地,世界级湿地和候鸟公园。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突出天蓝水清、树秀花艳、鸟美鱼鲜、湖甲天下的湖城特色,加强对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发挥旅游业游、购、娱、食、住、行六要素功能,建立独具湖城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加强同国内外旅游业界的合作,与周边景区一道打造“名山、名水、名城、名村”环鄱阳湖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参与赣、皖、浙景观资源和旅游市场的整合,培育并建立以长珠闽市场为基础、华中及港澳台市场为补充的旅游市场体系。
第四,致力构建生态人居环境,建设湖宜居名城。首先,要提升中心市区城市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市。按照“一城三区”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形成水陆交通便利、产业发展配套、公共设施齐全、生活环境舒适、通讯信息发达的城市体系。注重景观开发和综合治理,围绕城内湖泊开发和沿河改造,建设临湖、临河的“亲水宜居生态社区”,把鄱阳城核心区建设成宜居商贸休闲水城。加强核心区与工业园区、白沙洲景区的一体化建设,将园区、景区建成促进经济腾飞的两翼,把鄱阳城建成功能完善、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其次,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心城区、亲湖乡镇区域带、湖山结合区域带、亲山乡镇区域带的划分,明确发展定位,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加快形成小城镇群。用城市发展的理念规划集镇、规划村庄,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规范农民建房行为,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和生态文明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