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促进的原则。鄱阳湖区生态建设应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此,要牢固树立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观念,切实维护环湖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区域的近期和长远发展、整体和局部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综合和永续利用,环境质量的不断优化,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逐步提高。
第四,彰显特色和产业共荣相统一的原则。农业资源在种类、数量、质量和组合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必须因地制宜,建设鄱阳湖区重点是利用湖资源,发挥水资源,挖掘生态品牌价值,形成产业特色,构筑生态经济、循环经济高地,促进县域经济崛起。同时,还要重视相关产业,民生行业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建设特色鲜明,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的新鄱阳。
第五,突出重点和统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鄱阳城为核心布局产业,充分发挥鄱阳城及其他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完善和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鄱阳城和中心镇集中。坚持发展小城镇与移民建镇、移民扶贫、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农村服务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相结合,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安置农民就业、带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民增收的能力。
第六,政府指引和市场驱动相配套的原则。重视政府在湖城建设中的规划、引导和服务作用,进一步扩大开放,借助于对外开放来促进对内搞活。抓住国家全局性开放开发的拓展机遇,建立开放式和多元化的湖区经济,加紧改革自身不合理的管理运作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能够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又可积极引进外资的灵活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要培植一批高效益和外向型的加工制造业企业集团,尽快形成相对完整的产品系列,并扩大与外商合作开发的领域。
(三)“鄱阳模式”的发展举措
第一,致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湖产业名城。首先重点发展新型工业。继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提升工业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以绿色能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四大产业为主,培育强势企业和集群企业,形成鄱阳特色工业品牌,实现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资金和劳动密集型协调发展转变,由中间产品为主向终端产品和消费型产品对接的转变,不断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培养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以工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崛起。其次,突出抓好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继续推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以鄱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龙头,加快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渔业经济竞争力。加快绿化造林进程,推进速生丰产林栽植,提高森林覆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