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农村建设中的“鄱阳模式”实践与思考

  第一,文化底蕴深厚。鄱阳自公元前221年建立番县,历为州、郡、路、府首县,西汉以在番水以北称番阳,东汉改为鄱阳,鄱阳湖因此得名。鄱阳素以“泽有蒲鱼之饶,山有林麓之利”为东南富庶之州;“帆墙四达,山贾辐辏”的“吴楚间一大都会”。鄱阳镇人文蔚起、人才辈出。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陶侃;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饶州知府;唐“大历十才子”吉中孚饮誉江南;被称为“苏武第二”的洪皓,其子爱国名臣、文学家洪迈著的《容斋随笔》,毛泽东随身携带四十春秋。鄱阳镇不仅是历史悠久的一座城镇,而且有光辉的革命斗争,“五四”运动时这里是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地;1921年原最高人民法院筮杨秀峰在鄱中任教期间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传播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原化工部长彭涛,在此开展学生运动,以配合北伐军北进。
  
  第二,区位条件独特。鄱阳处鄱阳湖东岸,昌九景鹰等大中城市中心,与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连接便捷。江西六大港口之一的鄱阳港正在改造升级,千吨级船舶可经鄱阳湖直通长江。
  
  第三,发展资源丰富。鄱阳县拥有国土总面积4215平方公里,人口145万,是环鄱阳湖15县市中最大的县,全县有劳动力资源90万人;耕地108万亩,山地234万亩,水面142万亩,绿色生态资源明显。境内水系发达,水网密布,有名称的自然和人工湖泊530多个,特别是拥有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面的13.7%;矿产资源莹石、花岗石、瓷土、石灰石、媒、金、钨等储量和品位符合开发要求,具有较大开采价值。
  
  第四,生态环境良好。鄱阳湖开放的水文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排污净化能力,对调节水体水质和发展用水量大的现代化产业群有着重大引导作用,是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娱乐和旅游业的理想之地。区内水质都在二级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38.1%,全球95%的候鸟种群都栖集鄱阳过冬,是世界著名的生态湿地和候鸟保护区。
  
  第五,产业基础扎实。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鄱阳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鄱阳工业园区为省级工业园,目前已开发7平方公里,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标准件产业逐渐积聚成势,以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填补了江西空白。
  
  第六,湖城生机旺盛。全县有人口145万人,鄱阳城目前有18万长居人口,周边外延5公里范围内居住近50万人。鄱阳城已形成30平方公里框架,城市规划层次较高。[2]
  
  (三)“鄱阳模式”的初步实践
  
  在“鄱阳模式”的发展促动下,2007年,鄱阳县实现生产总值51.75亿元,较上年增长15.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29:34优化为33:33:24;财政总收入30018万元,同比增长2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亿元,同比增加6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同比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亿元,同比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2410元,同比增长10.8%;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800元,同比增长12.5%;人口自然增长率8.95‰。达到上级规定指标。
  
  第一,开放型经济取得了新突破。完善了工业发展平台。完成了6平方公里工业园区“七通一平”的建设,园区的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全省唯一的“两型一化”试点220千伏变电站已建成供电;具有九大服务功能的现代物流园正顺利推出;依托高校资源打造的企业孵化中心主体工程已全面竣工;鄱阳湖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扩大了鮰鱼养殖基地规模;电镀集控区、职业技术学校已建成,商贸中心正在建设之中,荣获首届“江西投资环境最优县”称号。有70多家企业正在建设之中,36家企业已投产,初步形成了绿色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雏形。创新了招商方式,招商引资由营造氛围向注重实效转变,由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化转变,由引进资金向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转变,更加注重引进科技型、成长型、环保型项目。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