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日本消费领域的危害预防型公共治理研究

  
  (二)危害情报之收集

  
  防范消费事故的发生,除应制定严格的法律以及产品的安全标准,还应通过各种管道收集事故发生时或发生之虞的相关情报,并这些情报及时提供给消费者,以防止消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国民生活中心经由消费者在线网络收集信息,该网络连接全国地方消费者中心和相关合作之医院。这个简称为PIO-NET(Practical living Information Online Network)的全国消费生活情报系统于1984年10月建成,它储存有关国民生活中心及地方消费者中心的消费者申诉与咨询及事故商品的资料,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后,提供给一般的社会各界参考。实际上,国民生活中心于1973年2月就开始运用计算机,建立了生活予咨询事例检索系统、问卷调查统计系统、危害资讯系统等,向国民生活中心内部和一般消费者提供消费资讯。后因消费者问题越来越多并日趋复杂多样,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提供消费资讯的能力,遂在对原有系统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开始构建一个新系统(全国消费生活情报系统),并于1984年10月正式开始运作[8]264-266。全国消费生活情报系统包含消费生活相谈信息系统、受害信息系统、案例信息系统和商品测试信息系统四大子系统。其中的受害信息系统是为收集危害消费者生活及导致消费者受害的商品事故信息而建立的,它是危害情报制度运行的基础。受害信息系统的数据来自于全国各地方的消费者中心和20多个合作医院。

  
  医院是商品致人损害事故信息的聚集点,是危害情报收集工作中不可忽略的地方。日本在1977年进行了两次从医院收集消费危害情报的试验。在第一次试验中,对医院择取设定了三大限制条件,即:j在首都圈内;k一天就诊人数达1000左右之大型医院;l综合医院且为急救医院。当时共选出国立东京第二医院、成田红十字医院、济生会神奈川县医院三所,第一次试验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之效果。随后,日本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试验。此次试验的医院选定取消了“在首都圈内”的限制,被调查之医院增至6所。通过两次试验,研究者认为,商品事故情报的收集,有仰赖全国医院协助的必要性。1978年10月,国民生活中心正式开始进行医院情报收集工作,当时共选定了9所医院,后增至14所[1]159。有关消费事故的情报通常由医院通过计算机传递至国民生活中心。然而,通过医院收集的资料并不完整。医院之职责在救死扶伤,医院人员专注于受害者的治疗工作,对于事故引发的疾病症状可以做到十分了解,但对于引发消费事故的危害商品之厂商及特定的品牌方面往往并不十分关心,所获得的危害情报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仅仅依靠医院并不能保证危害资讯之全面性,它需要其它机构之协助。

  
  消费生活中心是危害情报的另一重要来源。该中心是日本各都道府县以及市町村依地方自治法规设置之行政机关,因是各地自设,故各称谓不尽相同,有的称为消费者中心,有的称为县民生活中心,还有的称为生活科学中心,但在性质和职能上并无实质差别。消费生活中心是各地消费者保护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同时亦是日本消费者保护的基层行政组织。日本的消费生活中心之设置先于国民生活中心,最早的消费生活中心是1965年11月设置的兵库县神户生活科学中心。至1972年,都道府县均设置有消费生活中心[8]273。作为基层消费者保护组织的消费生活中心以处理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投诉、协助消费者的维权行为和商品检验测试为日常工作内容,在瑕疵商品的发现和厂商、品牌的了解方面较为及时、充分,将消费生活中心纳入危害情报收集对象有助于弥补国民生活中心在危害情报收集方面的能力不足。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