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水生态文明的法理分析及其制度构建

  
  2.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生态的关系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措施。过度偏重于改变自然的原生态,将造成自然界的惩罚,国内外有不少例子已经证实。李冰父子“深挖滩,低筑堰”,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是古代顺应自然规律兴建水利工程的典范,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在兴建各类水利工程的时候,应尽可能考虑减少对自然原生态的改变,如蓄水工程是否应该多考虑些生态流量,减少对下游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多留些洪水,减少对下游环境的影响,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如进行河道工程建设时,多考虑疏浚,少筑堤;多考虑拓宽,给洪水以出路,少围垦水面;多考虑保留其自然走向,少进行截弯取直等工程措施;多保留些河道生物生存的环境,少破坏。如在进行水资源配置和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尽可能先保证本流域(河段)的用水(含洪水),满足生态和环境水量的要求,防止河道干枯和环境恶化。
  
  3.加强流域和区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重视生态文明的整体设计和细化,重视科技、经济、法律等手段的综合运用,重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必须加强立法保护,强化执法监督,强化携手合作,强化提高环境保护能力。这是保持青山永翠、碧水长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保障,更是实现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的不二选择。
  
  四、结 语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道路还很漫长,任务也很艰巨,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办法并存。因为人类今天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只是宇宙系统中一个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依存的子系统,而不是宇宙的中心,永远无法摆脱生态法则的支配。所以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物质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而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这也是生态文明的精神内核。相信长江、黄河这两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步伐会更加坚实,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简介】
马存利,男,山西交城人,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法哲学。
【注释】

Ulrich Beck,1992. Risk Society: Toward a New Modernity,London:Sage Publications,p44. 以及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57页。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190页。
David Heyd.Are We Our Descendants’Keepers?.Emmanuel Agius,Salvino Busuttil,Tae—Chang kim,Katsuhi.ko Yazaki.Germ—Line Intervention and Our Responsibilities to Future Generations.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135.
布莱恩·巴里:《正义诸理论》,孙晓春,曹海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47页。
Lukas Meyer.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http://www.plato.stanford.edu/entries/justice—intergeneration.al/.2004一04—26.
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梅俊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胡锦涛:中国要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 , 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4/04/content_1400205.htm, 2004-04-04.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6/2402348.html, 2004-03-22.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