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的法理分析及其制度构建
Legal and Philosophy Analysis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ts Construction
马存利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程,推进这项工程,既要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也需要加强生态法治建设。在法理的维度,树立风险社会理论、可持续发展法律观、树立代际正义理念,实现水生态保护协调、民主决策与全球治理原则等,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法理;构建
【全文】
2008年的3月9日,是第七个“保护母亲河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黄河平均含沙量达到35千克/立方米,输沙量和含沙量均为世界大江大河之最。一方面大量泥沙入黄,一方面群众生产生活备受水土流失祸害,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认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成为来自自然和人类两方面的迫切需求。
一、 水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和法理分析
(一) 水生态文明提出的时代背景
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是与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生态文明是个动态概念,也是个时代概念。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后半叶时,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对全球性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据统计,占世界人口26%的发达国家,不仅消耗着世界7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资源,而且还利用其在资源消耗方面的优势,对本国自然资源实行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从而加剧了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的破坏。我国的生态形势也十分严峻。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内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水资源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与河流的关系非常密切。河流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以黄河为例,水茂林丰、生态环境宜人的黄河流域曾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但随着流域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黄河水资源越来越紧缺,水污染越来越严重,黄河流域及其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一些绚丽多姿的文明之花相继枯萎和凋谢。现代生态学告诉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必须保持在大地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之内,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使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和改善。实践表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思路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