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无适俗韵”。我对中学语文教学,彼时就有不满情绪,还会反应在课堂上。[4]初中时,有位语文教师对古诗词几近不懂,唯一的教学法就是强令学生背诵,并以到黑板默写作为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对此,我十分反感:不解诗义,徒背有何义?遂决定拒绝服从背诵指令。不料,次日点名到黑板默写者恰恰有我,幸好事先已将那首“五言绝句”手抄于掌心,情急时再转抄于黑板即可。但自作聪明、自感侥幸,却往往总遇倒霉。掩耳盗铃毕竟不顶用,还是被老师扭住耳朵一脚踹出了门外,勒令罚站一小时。那一小时,我也没闲着。倒不是反省我的诚信问题,而是在心问教育者:不去解诗文、求诗义,单是强行学生能背诵、会默写,一旦背不过写不出,还要挨扭挨巴掌、挨踹挨脚踢,这还不够,必须在冰冷的寒冬站立一个钟头。凭什么?如此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多大贡献率呢?怒不可遏,我一脚将门踹开,坐回了原位。[5]高中时,我也同样“叫板”过语文老师,只是没像初中时那般粗野,渐渐用起了“理论”武器。
作文不及格,直接影响到了语文成绩,对各科总成绩的贡献率也微乎其微,反而既挡了前腿又“拖了后腿”。一度迷惑:我真的就那么没用吗?那时信息闭塞得很,虽听说有“报纸”这种媒体,但到了高中二年级,才见过真正的报纸。不是大报、党报,而是一份名为“校园文化”的小报,大概是市里某些部门派发下来的,上面可以发表中学教师的教学论文和学生的作品。上面有个栏目叫“教师论坛”,专发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实践以及语言文化专业理论的文章。我当机立断:也写点“教学实践”和中学语文教学的文章,投稿过去,看看能否发表。我先后撰写了《“下水文”教学略议》、《如何增强诗歌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谈谈词语的锤炼》、《我的中学语文教学观》等相关文论。[6]想来可笑,也多少有些奇怪:那时我尚未成年,但这几篇文章写完后,反复自恋品读,还真像出自一位“老教师”笔下,仿佛让人觉得“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原本“搞笑式”、“讽刺式”、“发泄式”投稿,不料却陆续发表了,并且赫然刊登于“教师论坛”。虽然满足了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也惹得个别教师不开心。我首度高考失败,一位语文教师听到此消息后“乐祸”的表情就足以叩开其当初的心扉。
以教师的口吻写点装蒜的“教学论文”,我看我行。但我的身份毕竟是学生,我应对的不是“教学论文”,而是“考试作文”。任凭报刊杂志怎么认可和发表我的文论,也无法充抵考试作文的评分。“跑题”的我,还是“跑题”。第二次高考,语文成绩更低了;第三次,我卯足了劲、时刻提醒着自己别走偏、别跑偏、别想歪、别写歪,可是,还是不及格的命。估计又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