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民事诉讼中法院的法律观点指出义务:法理、规则与判例

  

  (二)防止突袭性裁判


  

  所谓突袭性裁判,是指法院违反事实上和法律上的释明义务,没有赋予当事人就相关事实与法律适用表明意见的机会,就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裁判。突袭性裁判包括事实认定的突袭与法律适用的突袭。如果法院在诉讼中未适度阐明、指示以保障当事人陈述意见的机会,以致该裁判所依据的法律观点不能被当事人合理预期即构成法律适用的突袭,它包括请求权基础的突袭、证明责任分配的突袭、证据评价的突袭以及程序事项的突袭等。[28]法律层面突袭裁判的发生,主要源于法官知法原则。在大陆法系国家,有关事实与证据的提出层面所坚守的辩论主义,具有防止事实认定的突袭裁判的功能。这是因为,根据辩论主义的要求,法院裁判所依据的事实需由当事人提出,它意味着当事人在辩论中没有提出的事实,法院不得作为裁判的基础。而对于法律适用,则不受当事人提出的限制,由法官作最终的判断。这就允许法官在裁判中从已确认的事实出发,适用当事人没有主张或完全忽略的法律见解,而败诉的当事人只能在获知裁判结果后才能有所了解。由于未能对此进行充分的抗辩,容易导致有关法律适用的突袭性裁判。突袭性裁判侵蚀了当事人的程序基本权利,动摇了裁判赖以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在德国,突袭性裁判被视为“司法之癌”。[29]而防止突袭性裁判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尽可能在诉讼的早期,公开法官有关案件的重要的法律观点,并赋予当事人对此表明意见的机会。如与法官进行有关法律适用的讨论,说服法官改变其主张;或者及时修正自己的法律见解,并适时提出与法官的法律见解相适应的主张,补充新的事实与证据等。在当事人就法律适用充分表明意见后,最终的裁判才能真正为当事人所信服,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诉案件的数量。


  

  四、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的内容


  

  在德国,立法虽然明文规定了法律观点指出义务,但并未就该义务的适用给出翔实的答案,有关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的具体内容多来自学术上的探讨。通常认为,法律观点指出义务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指出义务的对象是法律观点。在德国,关于法律观点的范围存在狭义与广义之争。前者只包括法规的适用和与之相关的法律上的构成要件;而后者则主张除此之外,还应涵盖判例与学说上的见解、法律的论证、学说以及判例所确定概念的适用等包括实体法与程序法在内的所有对裁判重要的法律观点。[30]广义说在德国占据通说地位,如请求权基础的变更、合同类型的认定、合同条款的解释与说明、证明责任的分配等均属法官应当指出的范围。当然,法官指出法律观点的范围要受当事人所提出的事实范围的限制,法院不能就缺乏事实基础的请求权或否定性抗辩进行开示。例如,当事人没有提出超过诉讼时效的事实,法院就不能提示当事人为时效抗辩。


  

  第二,指出义务的要件是该法律观点为当事人明显忽略或认为不重要,以及不同于双方当事人已提出的法律观点。这是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的核心内容,它明确了法官履行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的三种情形:一是当事人明显忽略的法律观点。通常认为,如果法官能够从当事人所提供的事实资料中明确判断应适用某一法律而当事人并未认识到,可判定该法律观点被当事人明显忽略,此时法官应负指出义务。二是当事人认为不重要的法律观点。与前述忽略不同,它是指当事人已经对某一法律观点有所认识,但基于主观的判断失误,认为其并不能成为裁判的基础而未就此展开充分的攻防。对此,法院应向当事人指出该法律观点的重要性,使当事人有机会弥补攻防的不足。三是法官欲适用的法律观点不同于双方当事人已提出的法律观点。在这种情形下,由于当事人没有预测到法官可能适用的法律观点,不能就此展开辩论,也难以进行有效的主张与举证,易导致法律适用的突袭。对此,法官应及时开示不同于当事人的法律观点,给予当事人辩论的机会,并允许当事人补充相应的事实与证据。需要指出的是,该义务并不要求法官在当事人所主张的各类法律观点中作出判断并向当事人开示,也不得强迫法官进行讨论或者公布全面的判决预告,只需要法官公开其法律观点足已。[31]另外,应当指出的法律观点还应对裁判具有重要性,即法院将以此作为裁判的基础。至于能否将指出法律观点后当事人具有补充新的事实的可能性作为该义务的要件,学说尚存争议,多数说持否定的观点,判例也支持这一主张。[32]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