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利用各种形式尤其是大众媒体加强对全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心理引导,要建立社会心理发现和干预渠道,应该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心理的发现和干预方面的作用,加强对人群的排查,最大范围了解社区里人们的心态,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疏导,采取防范措施,建立社区、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干预志愿者的联动机制,只有这个工作落实了,社会安宁才有保障。
(五)细化和完善专门针对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明确校园安全的责任主体
应该积极制定实施校园安全立法,全国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安保措施应当在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明确学校、当地政府的安全保障责任,从制度层面为校园筑起一道安全屏障。“非典”催生了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理的长效机制,希望系列校园惨案也能催生一部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法。
(六)加大投入,建立校园安全保障网络
建立校园安全保障网络至少应该包括:设立预警系统、监控系统、合理调配警力,改善装备的配备,加强校园的安全制度建设。
校园惨案频发,反映出学校安全保障机制的不成熟,因此,加大投入,建立校园安全保障网络显得十分必要。学校的安全保障首先是政府的责任,其次才是学校的责任,这一点必须明确。
从政府层面讲,首先是设立预警系统,针对某地区,某时间特定类型案件案发可能性增加的情况,提前向社会尤其是相关部门和学校、幼儿园做好预警,以减少案件的实际发生;其次,教育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在学校周边地区设置一些监控系统(比如安装监控摄像头,与当地公安110指挥中心相连),为学校提供必要的警力,在这点上,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配置驻校警察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在各校配置驻校警察,规模小的学校配置一个警察,规模大的学校配置两至三个警察,这不仅有利于维护治安,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意图犯罪的人起到了威慑的作用,降低其犯罪欲望。
校园惨案的发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学校的防范不力,比如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惨案之前发生的雷州的小学暴力事件,凶犯从15时开始到16时,整整一个小时对几个班级的学生实施了多次砍杀,从中暴露出学校的门卫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从学校层面讲,学校也要在政府建立的校园安全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尽自身最大的努力来加强校园安全机制建设,这对减少和杜绝校园惨案发生有着直接的作用。比如,对学校实行封闭管理,除了上下学时间,校门都关闭,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经常活动的地方,设置设立标志牌,严格控制校外人员进入学校设施内,要争取资金支持在学校在校园公共区设置摄像监控系统,增设保安员,尤其是要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远离所有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学会自我保护,在这一点上,云南省教育厅罗崇敏厅长提出的“三生教育”很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