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处)与中国法治——读《方便处——盥洗室的历史》
蒋志如
【全文】
一、导论
在这两年听说两件有意思的事情:第一件:一个小男孩(约3岁)大便之后,他母亲准备为其清洁打扫时,他却哭着、闹着不让;还说,这是他的东西,不能送进厕所。众人大笑。他母亲当然不可能不打扫,但在打扫的整个过程以及结束好一会,孩子都在哭。最后,更让人大笑不已。第二件:一小女孩(约4岁),她妈妈天天教他认字,不久就学会不少的字。有一天,小女孩从厕所出来,大声喊道,我拉了一个人出来。众人大惊,忙到厕所观看,原来她的大便呈现出“人”的形状,让在场的所有人狂笑不已!
在最初,我也只当笑话听,也没有放在心上,不认为有值得解读的地方。在最近,知道了有关于“屎的历史”著作时,也甚为惊讶;在阅读相关书籍后,又知道关于这些的文学作品才感到很有意思!如果就这里的两件事来看,虽然成人已经将方便之物、方便之处看成不雅的地方与场所,羞于谈论这个问题,但对于小孩而言,他们没有觉得他们的方便之物与其他物有多少区别,他们看到的是联系(从他们身体里拉出来),而且对之还很有感情,不知不觉就用自己的言语与行为展现出来。也就是说,成人与小孩(在接受社会化很少的时候,大约在3、4以前)对待大便这一事物有着迥异看法。窥出一个人一生大约发生的变化,不能将这种变化真正的展示出来。如果如是,那么对于一个民族或者人类社会而言,在今天对待方便之事(包括如何看待大便和如何处置它们两个层面内容)与历史上的古人有什么不同?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或许可以将这种变迁的原因寻求一二,在阅读了法国学者罗歇-亨利·盖郎的《方便处——盥洗室的历史》[①]就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专门分析!本文将对这段历史进行“述而不作”式地解读;但又不限于此,还想对这段历史中所隐藏的一种制度史变迁作出一定分析,从而将中国法治情况与方便处的情况结合起来,以思考对中国法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方便常识
我们的主要排泄物即大便与小便[②]从哪里来?要简单地回答,即从人的身体里排泄出来,但是仍然对问题不是真正的回答,因为这就相当于问一个今天的小孩,钱从哪里来,他会回答从银行柜台或者取款机中来!我们还必须再追溯。我们的大小便对于我们而言,属于没有用的,属于废物;这个废物是我们自己产生的,还是其他地方来的呢?这就应该从人的需要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