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漫游虚拟法律图书馆——在线法律资源研究指南》出版前的话
于丽英
【全文】
法律出版社出版最新推出的《漫游虚拟法律图书馆--在线法律资源研究指南》一书,是外国法律图书馆专家与国内同行合作的成果,而且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出版,可谓与时代联网。促成本项目的凯瑟琳·普莱斯(Kathleen Price)教授 功不可没,她不仅为本书作序,同时也是作者之一,更是"将现代法律信息的理念和实践带到中国的美国法律教育家和法律图书馆学家的先行者"。
难能可贵之处是普莱斯教授作为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前任主席,早在80年代就来到中国开展与中国法律图书馆的合作项目。作为项目的执行人之一,她在本书出版前所写的序言中为我们勾勒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律图书馆的一个发展历程,介绍了这本书的由来和宗旨,反映出参与本书的所有作者的期望。这不禁让我们感动;同时也使我们这些中国的法律图书馆的馆员陷入深深的沉思,我们深切体会到一位美国法学教授对我们事业的热切鼓励与希望。的确,中国法律信息和法律图书馆建设事业方兴未艾,可以说目前才刚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需要有一些人、一批人默默地、不懈地为之努力。为此我们将K。Price教授为本书所作的序言全文转发在此,以飨国内同行。
序言
(美)凯瑟琳·普莱斯 (Kathleen Price)
我们--包括法学院学生、学者、律师和图书馆员在内,正在为中国做一项崭新的工作,即这本为法律研究者而作的《漫游虚拟法律图书馆--在线法律资源研究指南》。中国法学界的研究将不会再局限于所能获取的国内外书籍和期刊;互联网的革命使中国国内的法律学者能够与全世界的同行们一样获得相同的法律信息,以便他们跟踪专业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开展全球性法理讨论,建立法律资源的虚拟收藏,准备出国留学;参与国际模拟法庭的活动,以及获得政府间组织的职务和实习资格,等等。
在开始这项工作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自1978年恢复法律教育和法律研究的基本设置以来取得的成就。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其他有限的几个机构在开展研究工作。但是,当我于1980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大多数法律院校和政法学院还未恢复。学者们进行研究所需的书籍匮乏,资金短缺,西方最初提供的资助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法律学者对国际上各个法律领域内的一次资源、期刊和最新专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