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比较各决策行为的效用,以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是,不论他们选择何种决策,只有最终达到策略纳什均衡,才能使政府和企业之间在节能减排评估审查的博弈达到一个理想的结果。[4]否则,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这种博弈极易导致“公地悲剧”。经济学中的“公地悲剧”是指: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经过思考,牧羊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于是他便会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5]因此,若是地方政府不作为或是过分地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对企业是否污染环境以及节能减排评估审查也只是“走形式”,就会使企业成为“牧羊人”,无节制地发展经济而不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所以温室气体被限量的排放,环境会极度恶化。
(二)政府和大学之间的博弈
节能减排评估审查的主体是政府,但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多是普通管理类型的,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因此,由中介组织,如大学,来承担节能减排评估的工作,对于节能减排评估审查制度的发展是有益的。那么,作为博弈参与人的政府和大学之间在节能减排评估审查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博弈对评估审查效果也是有重要影响的。
作为博弈参与人的政府和企业都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一方面,对于政府而言,可以选择对大学进行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将大学纳入经济预算体系或是下属的研究所等,对能够做好节能评估工作的大学给予经济上或者精神上的奖励;也可以选择不给予大学经济和政策扶持,而是让大学按照企业或是其他的模式通过市场经济规律来运行和发展,政府之于大学相当于政府之于企业的关系。另一方面,对于大学而言,大学可以选择按照政策或是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严格地做好评估工作,为政府的节能减排审查打下铺垫,做好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助手;当然,大学也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或是别的诱惑下,帮企业弄虚作假,制作假的评估证书或是评估结果,站在企业这边。
不管是政府还是大学,在考虑各自策略的时候,都是从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出发的。若是政府和大学能够进行充分的合作,采取合作博弈的类型,经过充分的合作协商,是可以达到博弈的均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