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步入训政初期

中国步入训政初期


许章润


【全文】
  

  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曾经天才预言,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必将经历军政、训政与宪政三阶段。此后包括台岛在内的中国转型历史,说明这一预言多少已经变成了现实。此刻断言“中国已然步入训政初期”,根据在于据此而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基本判认,即大致从1927年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施行一党专政,到1992年邓公南巡重启“改革开放”,至晚下迄邓公驾鹤西归,属于中国的“军政时期”。台岛的情势略有不同,这一时段的后限大致为1975年蒋公去世。邓公驾崩后十多年,为一过渡期,牵引出晚近“胡温新政”。由此起航,特别是最近两年的发展,表明中国“训政时期”来临,略类于1975年以降至1996年“大选”期间的台岛情形。1996年的“大选”,特别是2008年的政党轮替,表明台岛政治正式进入宪政时期。在台湾,这一“训政”过渡期约为二十来年,还算平稳,结果称善;大陆情形复杂,牵连广泛,遭临前所未有的多种变量,可能至少还需时二十年。


  

  这里,笔者从平庸政治、规则政治、民意政治、维权政治以及日常政治五个方面,对此细予阐说。


  

  平庸政治


  

  首先,晚近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中出现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政治现象,也是导致中国进入“训政初期”的基本因素,就是强人政治不再,平庸政治登场。按照马克斯·韦伯的三种权威形式来看,至晚从邓公仙逝以降,中国社会的“奇理斯玛”便已一去不返,即便君心有意,私淑再三,也无重启强人政治的现实可能性了。自此以还,遍寻国中,无人得当这一角色,或者说,再也不存在造就强人政治的社会历史条件了。造就绝对权威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不再,绝对权威随之不存,犹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察于此,模仿强人,甚至自以为强人,徒落笑柄而已。另一方面,法理型统治远未登场,完全经由法理权威而执政的社会历史条件尚不具备,或者,当事人囿于利益羁绊,不愿意即刻俯就这一权威形成程序。置此前后过渡时段,只好一切以“维持”为务,以待时变。格局既定,响应风从,从上到下,一以“维持”自允。所以,整个体制,才会疲命于“维稳”这一当务之急,也才会有“维稳”这一“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甚至于,为了“维稳”与“维持”,不息“花钱买平安”,以向民粹主义低头来换取“稳定”,换言之,换得统治权,将堕落政治的市侩和短视,暴露无遗。


  

  在此语境下,“不争论”与“不折腾”成为平庸政治的不打自招。所谓“不争论”,在邓公时代所针对的主要对手是“极左”势力。避免“姓资姓社”一类的争论,抢得时间,概属一种旨在避免节外生枝、确保改革开放顺利推展的策略。事实证明,此种争抢时间,懒得纠缠,免于意识形态斗争,依恃社会经济的成长来自发消隐“极左”势力的策略,不仅是成功的,而且,代价较小,“深得民心”。当其时,“极左”势力做事不行,添乱还行,因而,避其锋锐,不失一着高招。然而,与此相反,到了如今这一地步,“不争论”除开表明自身道统不足,新型国家哲学与政治本身的意识形态匮乏,因而,无心、无法也无力“争论”之外,唯一能够说明的,不过是平庸政治的鸵鸟心态,一种“维持住”,“维持”一天算一天的“平庸”而已。因而,“不折腾”应运而生。所谓“不折腾”,其正面意义在于彰显了执政者再度决意摒弃“运动”式整治的政治意志,而“运动”,无论是何种意义上的“运动”,对于中国社会历史记忆而言,都是一种噩梦,时至今日,谁再玩弄或者变相玩弄这种政治术,谁就会丧失政治正当性,自取灭亡。就其负面意义而言,如同“不争论”,它不仅屏蔽了对于当下秩序正当性的自然法追问,而且,更在于暂时阻塞了应对分配性冲突、拓展新型政治结构的民族想象力,将一切托付于“维持”策略,其实属于一个“拖”字诀。而“拖”,不是别的,正是平庸政治的行政现象,将一个缺乏理想、抱负与血性,充盈市侩政治、投机心理和平庸气质的当代行政,展露无遗。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