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物权法中物权和债权的区分

  

 


【作者简介】
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谢怀拭.论民事权利体系.法学研究,1996,(2).
GhestinetG.Goubeaux,Traitédedroitcivil:introductiongénérale.4eéd.,LGDJ,1994,pp.174-176.
PhilippeMalaurie,LaurentAynès,Droitcivil,Lesbiens.Defrénois,2003,pp.81-86.
徐炳.引言:十问物权法(草案).环球法律评论,2006,(1).
王利明.民法(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0.
王轶.物权变动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5.
FriedrichCarlvonSavigny.Systemdesheutigenroemischen.Rechtsverlag1840,S.140.
王洪亮等.中德私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1.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53、54.
我妻荣.日本物权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9.
王家福.民法债权.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9.
PhilippeMalaurie,LaurentAynès,Droitcivil,Lesbiens.Defrénois,2003,pp.89-90.
我妻荣.日本物权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9
常鹏翱.体系化视角中的物权法定.法学研究,2006,(5).
苏永钦.物权法定主义松动下的民事财产权体系——再探大陆民法典的可能性.月旦民商法杂志,2005,(8).
ThomasW.MerrillHenrzE.Smith,OptimalStandardiyationintheLawofProperty:TheNumerusClaususPrinciple.110YaleL.J.1-70(2000).转引自苏永钦.物权法定主义松动下的民事财产权体系——再探大陆民法典的可能性.月旦民商法杂志,2005,(8).
RobertS.Pindyck,DanielRubinfeld.Microecomics,641-6426thed.,2005
沃尔夫.物权法.吴越,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4.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