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我国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
刘凤玉,就职于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法院。刘玲,就职于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检察院。
【注释】包雯、翟海峰、王涛着《
刑法总论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版;
邵世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疑难探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杨立新、薛东方、穆沁:《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胜:《如何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载《法制日报》2003年1月22日。
湖北高院研究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程序问题研究》,《人民司法》2000年第6期。
张国:《强奸案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法律思考》,法制日报2001年6月。
载甄贞等:《程序的力量-刑事诉讼法学随想》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版。
【参考文献】[①]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版728页
[②]刘延杰《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http://www.studa.net/xingfa/061202/16554034.html2008年5月18日10时登陆
[③]贾秀扬 阎新来《我国附带民事赔偿制度与民事赔偿制度之比较》山东奥凯律师事务所网 。
[④]熊健奎:《浅析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9期第156—158页。
[⑤]包雯 翟海峰王涛着《刑法总论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版第8页
[⑥] 杨立新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侵权行为篇、亲属继承篇)》323页
[⑦] 赵秉志着:《刑法总论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
[⑧]柳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之检讨》载中国法院网
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509/21/178671.shtml2008年6月7日11时30分登陆
[⑨]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版677页
[⑩] 纱应征、王礼仁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版50页
[11] 廖明 《突破精神损害赔偿的禁区-精神损害赔偿能否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载甄贞等着《程序的力量-刑事诉讼法学随想》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版246页
[12] 刘少军、管宇《刑事诉讼人权解释》人民司法 2004 第五期 12页
[13]转引自柳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之检讨》载中国法院网
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509/21/178671.shtml2008>年6月7日11时30分登贝陆
[14] 宋飞虎《刑事和解机制的理论与事务探讨》载《安徽检察》2007年第6期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