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流域环境长效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为例
Research on the Drainage Environment endur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Ethnic Area
Tak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Yellow River important water supply ecological functions area of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葛少芸
【摘要】甘肃甘南州已被列入全国50个水源涵养功能区中,这决定了它有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义务和获得生态补偿的必然权利。为了促进水源涵养功能的持续改善,必须科学地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为了确保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之一。
【关键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发展
【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7月31日,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联合发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1],以《海东——甘南高寒草甸草原水源涵养三级功能区》,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列入全国50个水源涵养功能区中。这一主体功能的科学定位,标示出甘南州的巨大生态环境价值,决定了它有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义务和应当获得生态补偿的必然权利。
此前,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设定的内容,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甘南补水项目”),已于2007年12月20日正式启动[2]。这是甘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生态补偿工程,预算总投资44.51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农牧民生活生产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等。
位居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南高原,是青藏高原这块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形成最晚[3]、能直接影响周边区域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黄河、长江主要支流岷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也是黄河主要支流洮河、大夏河的发源地,并孕育着数百条大小支流。境内大面积的草地、森林和湿地系统,构成了完整的水源涵养体系。根据水文站资料,黄河在甘南玛曲段433公里流程中径流量的增加量,占到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4],因而玛曲被称为黄河的“蓄水池”。发源于甘南州西倾山北麓的洮河,以每年45-50亿m3的径流量汇入黄河;源头由州内桑科河、大纳河、格河等汇成的大夏河,以每年10亿m3径流量融进黄河;发源于州内碌曲县郎木寺以西的白龙江,每年约以45亿m3的径流量注入长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