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古城、古镇、古村旅游环境教育问题研究

  
  以前这里的人们洗衣服用的是荼枯、皂荚等天然的洗涤用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里的人们都用洗衣粉在江中洗衣。随着古城旅游的盛行,游客络绎不绝。沱江两岸凤凰城内共有250多家家庭客栈、另外还有餐馆、酒吧,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江水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江面呈现草绿色,甚至有些地方有小片垃圾堆积,水草丛生。
  
  小扁舟只有在下游离城中心较远处才能看到,取而代之的是能容纳十几人的大游船在沱江上来来回回。来此游玩的游客多数只是慕名而来,
  
  在凤凰古城内,城内无处不弥漫着浓重的商业气息。政府要求城内居民搬出,部分居民搬进了附近新居,只留下少数不愿搬走的几户。城中的民居全部被改造成客栈、店铺、饭店和酒吧。在凤凰完全看不到当地居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穿着民族服饰都是做小生意的老人,当地的年轻人像其他城市的孩子一样穿着时髦。古建筑只是一种商业行为的外包装而已,这虽然不能说是对古城的破坏,但只保护住了古城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没有保护住古城深邃的内容,古城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晚上城内霓虹闪烁,沱江两岸的酒吧充斥着流行歌曲的演唱声。古城文化的历史传承被现代城市文明侵蚀,异化殆尽,各种伪文化产品充斥着古城的旅游商品市场。店铺内出售的多数是随处可见的批量生产的旅游产品,看似有特色,其实没有特色,价格便宜,但质量堪忧。真正有名族特色的精品又被精明的商家用来牟取暴利。在古城内的居民更确切地说是商户大多数是全国各地来此投资的生意人,语言以普通话为主。只有更偏远的苗寨才听得到苗语。
  
  日本将工农业废弃物对大气和水系的污染称为“第一公害’,将对山川、海洋自然环境的肆意开发和破坏称为“第二公害”,而将与之对应的再开发名义下对城镇传统建筑环境和风土文化的盲目破坏称为“第三公害”[5]。
  
  当地居民对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价值判断的偏差,旅游业从业者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以及旅游者环境意识有待提高,致使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们达成普遍共识,要根本解决环境问题仅仅依靠立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的环境意识,要通过每个人的行为保护环境。环境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因其能够弥补自上而下保护环境的不足,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五)旅游环境教育
  
  1977 年召开的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制定的环境教育建议指出:“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可跨学科课程,其目的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和当地环境实现,它涉及普及的和专业的,校内的和校外的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借助于教育手段,提高人类的环境意识,使整个社会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正确的理解和态度,使人们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激发人们关心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增强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环境教育应面向各个层次的所有年龄的人,并应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6] “正规教育”指的是 学校环境教育,“非正规教育”指的就是社会环境教育。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