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劳动力‘红利期’远未过去”吗?

“中国劳动力‘红利期’远未过去”吗?


邱雪兵


【全文】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5日下午回应“民工荒”问题时表示,中国劳动力“红利期”远没有过去,供大于求状况没有改变。

  
  对于陈部长在两会期间的这番雷人“高论”,本人不敢苟同。请问陈部长:中国的“民工荒”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为何出现“民工荒”?到底是“民工荒”,还是全民“就业荒”?到底是劳动力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中国劳动力“红利期”的提法是否有歧视农民工和产业工人、剥削劳动者的廉价劳动力的嫌疑?

  
  当然,随着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方面,力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优先发展东部、中部崛起、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内需调结构、围绕民生谋发展;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保经济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部分经济总量回报社会,打破收入分配不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福利国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走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自主创新、扩大内需为主导的道路,经济上进一步自主、政治上进一步独立;摆脱消耗资源形式的外向型经济和带血的GDP,善于总结和学习别国的长处,结合中国的实际,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充分就业、平抑物价、收支平衡,力求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力求教育公平、公共服务均等、社会保障完善、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让中国人民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基于以上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日益显现,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逐歩加快,“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和谐相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已经形成。农业税费的减免、农村义务教育期间免费入学、退耕还林、种田补贴、农机具补贴、养殖补贴、农技推广、科学种植养殖、农业水利建设、移民建镇补贴,改善了农村的发展环境,农民的生存、生活、生计有了保障,随着农业现代化、科学种养、农业机械化操作、农技推广和生产力的提高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呈膨胀趋势,他们融入城市化,要求充分就业和安居的心情非常迫切,给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单位和个人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也是中国政府及其城市管理者始料未及的。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