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原则探析

  
  对于知识产权这种非常容易遭到侵犯的权利而言,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乃是知识产权制度有序、健康存在的保障。对权利的确立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行使和保护权利,如何对侵权行为予以制裁和处罚,让侵权人为其侵权行为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让权利人的损害得到及时且合理的赔偿。补偿性原则与惩罚性原则相结合的赔偿制度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无疑是一个合乎理性的选择。

【作者简介】
王岩云,所在单位为河北经贸大学。
【注释】参见俞友康著:《产权》,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第139-142页。有关知识产权损害范围的划分参看了该书,但具体的论述与之不同,是结合笔者的阅读、参酌其他文献展开的。
郑成思教授持此观点,参见唐广良主编《知识产权研究》第11卷,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除了理论上的探讨外,我国的相关立法对惩罚性赔偿也作出了规定。如《合同法》第113条规定,经营者具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7号)第8条和第9条也作了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参考文献】[1] 南振兴等. 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
[2] 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第2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姚欢庆.知识产权新类型案件评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4] 南振兴等. 知识产权侵权认定及损害赔偿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4):82-87
[5] 戴建志,陈旭主编.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6] 王成.侵权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 王春燕.论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点及认定[J].中外法学,1996,(2):39-42.
[8]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9] 于敏.日本侵权行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10] 谢晓尧.惩罚性赔偿:一个激励的观点[J].学术研究,2004,(6):83-88.
[11] 梁志文.著作权法中法定赔偿制度比较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6,(2): 11-14.
[12] 王利明. 惩罚性赔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0,(4):112-122
[13] 彭汉英.财产法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4]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的若干研究重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