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担保法》上的质押合同的确为实践合同,但《物权法》上的则否。按照《物权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文义及规范意旨,以及第十五条区分物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的规定,应当承认质押合同为诺成合同。至于质物的交付或票据等权利凭证的交付,属于质权设立(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不再是质押合同(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质押登记亦然。《物权法》将质押合同定性和定位于诺成合同具有如下优点:(1)明确区分了质权设立和引发质权产生的法律事实———质押合同,划清了物权法和债法各自管辖的领域,体系上更为严密,理论上更为清晰,法律效果更为理想。(2)质押一经成立,一般即发生法律约束力,出质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拒不交付质物或票据等权利凭证,债权人可以基于有效的质押合同请求出质人履行交付质物或票据等权利凭证的义务,最终使质权设立;反之,若采取质押合同为实践合同说,把交付质物或票据等权利凭证作为质押合同的成立要件或生效要件,一旦出质人拒不交付质物或票据等权利凭证,或拒不配合办理质押登记,质押合同即未告成立或不具有法律效力,债权人无法依据质押合同请求出质人履行交付质物或票据等权利凭证的义务,也就难以使质权设立。将质押登记作为权利质权设立的生效要件,而非质押合同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其优点也是如此。(3)把质押合同定性和定位在诺成合同,在出质人拒不交付质物或票据等权利凭证时,构成违约,而非合同不成立或不生效,有利于债权人(质权人)追究出质人的违约责任。把质押登记作为权利质权设立的生效要件的优点同样如此。反之,按照实践合同说,出质人拒不交付质物或票据等权利凭证,质押合同不成立或不具有法律效力,债权人无法基于质押合同请求出质人继续履行移交质物或交付票据等权利凭证的义务,只好追究出质人的缔约过失责任。而缔约过失责任场合,债权人无法主张违约金条款,赔偿范围不会是履行利益的损失。